Day3@9月15号,2022年
三年级的炜
1.基本状况
炜就读于一所民办小学。在普遍削弱民办,大部份取消或者转公的情况下,可供非户籍家庭子女教育选择的教育资源比例似乎在缩小。
炜的作业登记以及各科作业都完成得一丝不苟。
要听写或者是抄写的内容都会耐心地订正。背诵的内容反复诵读一直到熟练为止。
三年级开始学的英语26个字母,在这第三个星期开始围绕字母进行练习。虽然需要熟练的时间特别的长。但是每次都是确认掌握了自己满意了找老师过关。不会像其他孩子,不求甚解做几下过不了就糊弄过去或者干脆放弃。
做作业的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学习的习惯建立得很好。
是勤能补拙的这种类型。
L老师在陪伴过程中尽量给他正面的暗示,把他现有的这些优点都一一锚定。
从目前来看,按照这样的进度,三年级学校内容基本可以做到不欠账。四五六的学习能力要求又是另外的样子。
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多花点时间扎进去,一遍不行,十遍。交给托管或者补习班时,找有经验的老师,根据孩子特点进行指导。
家庭如果能助力规划学习,父母有意识的加以引导,耐心一点,可维持在班级中上的状态。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除了托管处帮助落实作业完成,其他课余的时间基本是放空的。不可能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因为服务的侧重点不同。
2.方向性缺失
语文的阳光作业,最后一题会有一些课外阅读的要求。
那天L老师说这些课外书回去请妈妈帮你从图书馆借或者是买到,然后要多读这一类的书。让妈妈带你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借书。
第二天过来他给我的反馈是妈妈今天上晚班,我回去没有看见她。
后面侧面了解到妈妈的工作,可能是某团送餐的。
就这样,三言两语再结合孩子目前的情况。很难说有一个非常好的初中或者高中的学习状态等着他。
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家庭的支持力度,家庭生态都会对他的未来有影响。
目前的突破点就是要在利用现在三年级还不太紧张的小学阶段的时间,用他的课余的时间,把科普类的读物以及其他文史哲的大量阅读,铺垫知识的广度,激发各种类型学科知识铺垫粘连。
但是很显然目前L老师没有这样契机告诉他的父母这一点,并且即使父母知道了,也不一定能抽出来时间在孩子身上。
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在拼尽全力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托举自己的孩子,值得尊敬。可是由于缺少早期诊断,方向上不对,很多都是无用功。
尤其是炜这样在小学段校内那点内容就用尽全力的孩子。更要规划好时间,早点积累,真正用好“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