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到底是要多读书还是少读书。因此,组建读书会的事也自然而然的就延期了。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阅读的爱好者,认为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格局,迭代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视野。多去读一些好书,从书中去学习高手的做事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生活的态度,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离成为高手更近一点;通过书籍我们可以知道人生可以有多种活法,在我们的人生版图中就可以多一些活法;通过阅读书籍也还可以解决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亦或情感上的。
而马旭老师给到我们的建议是我们要少读书,因为在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以前,读太多书反而会限制我们自己的行动,脑海中装下太多人的观点,太多人的思想,很容易迷茫。
是的,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都在听别人的话行走,听爸妈的,听老师的,听书中圣人的,听榜样的,父母说你要这么做比较好,老师说去这么做才是对的,书中圣人说要这样去做。我们一直在听话照做,只是听的对象不一样了而已。
可人的思想,方法论,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呀,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思想,方法论也在进步,所以不断会有新书的出版,新观点的出现。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知识迭代。
但有一些知识是亘古不变的,例如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的情绪变化……有一些知识是永远存在,永远不会变更的,我想,这类知识更值得我们去读。
一个人变富有可能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一群富人一定有一些共同存在的特质是我们可以去实践的,可以去学习的;一家企业立存百年也可能会有很多原因,但百家成功的企业一定也会有一些共性是我们可以去实践的,可以去学习的;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会有很多幸福的理由,但一群幸福的人也一定会告诉你相同的几点我们如何幸福……
我们首先要去学的,要去实践的,就是这些共性吧,而这些共性称之为普世智慧。
而我们要在这不变的普世智慧中去寻求变,去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些东西。
不同的思想会带领着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为了避免被不同的思想带走,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定位,而这定位,就是马老师所说的种子,当你有了自己明晰的定位,当你确定了自己要长成一棵什么样的树苗,要结什么样的果,你就有了定力,其他任何的诱惑都影响不了你。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还是少读书呢?
在我们还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在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时,我们要少读书,如果读,那就多读一些普世智慧的书籍,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定位,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去读什么类型的书,吸收书中哪些知识,不吸收哪些知识,这时,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都可以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