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帮助克林顿赢得总统竞选,让詹姆斯·卡维尔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避免克林顿的政策演讲变得死板。每次克林顿上台的时候都想大谈教育、外交、能源等,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说一遍。卡维尔深知,一次说太多,就和什么都没说一样。最后,他建议克林顿把重点只放在经济政策上,最终赢得了竞选。
OKR目标管理法也是如此,你想要抓的更多,反而什么也抓不住。
一次设定太多目标,就意味着精力的分散。且不说你能不能记得自己的众多目标,即使记得,每天也会被这些目标拖着往前走,完成的质量好坏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目标制定好以后,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方面不断地推进,并定期盘点。如果目标太多,盘点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设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不可能完成,而是要有点难度。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会令人沮丧,有难度的目标才是振奋人心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OKR是用来推进事情的,我们必须先集中精力聚焦到一件事情上,才不至于浅尝辄止。
当制定好目标以后,我们需要为目标筛选状态指标。什么是状态指标呢?
假如你的目标是阅读与输出,那么阅读速度、阅读方法、写作要求就可以作为状态指标。它们或许都很重要,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多阅读多输出。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在正确的事情上,至于速度与方法,我们则应该持续关注。
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生活、工作、社交都占据了时间表上的大部分空间,怎么去完成心中的那个目标呢?
其实,我们不用把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列出来,只需要列出为了达成目标而必须去做的那些事情。每天当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一定不要忘记哪些是重要的。
根据《要是第一》里的第二象限组织程序,我们只要按照重要性而不是急迫性来处理事情,就能够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最后,可以通过定期盘点,来确认当前是否正在做正确且重要的事情,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有哪些完成率高的,有哪些完成率低的,是什么原因完成的?有效的反馈能让自己清楚现在处在哪个阶段,该怎么向着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