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尽,将床底的旧物收拾规整了,也算是给假期画一个完满的句号吧。在这个过程中,整理那一堆信件是最让我满足的,整理得很慢,因为总要忍不住再次打开这些信,重新读一次。当再次将这几十封信叠好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居然能用笔写下那么多的文字,不过十年光阴,邮局几乎已经不再送信了吧?看着街上的邮筒一个个地被拆掉,心里着实惋惜,但转念一想,也许只是大势所趋,不再需要的东西,何必留着徒增烦恼呢?我想,整理旧物于我,实际算是难得的独处的时刻吧!
刚读完《内向思考》这本书,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学会孤独的书。对于它的定位,本是学会独处,但突发奇想,觉得学会孤独更适合。说不上来为什么,只是固执地认为很合适。现如今处于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独处显得弥足珍贵,记得读中学时,小小的图书室是最喜欢的地方,晚饭后到晚自习开始的这段时间,我总抽时间躲在这个小天地里,我还记得,图书室里有一套《基督山伯爵》很受欢迎,可只有这么一套,大家都抢着借,那时班上一位女士运气好借到了,我们几个商量着一起看,等她看完去还的时候,告知一声,这样直接跟着她借。想想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容易满足呀!如今,搜集信息变得简单,反而不知所措了。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学会孤独,反而是内心平静的法宝了。
或许你会觉得,既然这是一本教人独处的书,那里面一定是有很多干活咯。恰好相反,整本书读下来,真的找不到什么干货,整本书读下来,更多的是觉得作者用几个人物去证明独处的重要性。语言很冷静,冷静得你看不到作者的立场。但正是这样的一本书,读完了,便由衷地希望自己也能学会独处了。书中从昂山素季这一人物告诉我们独处会让人肚量变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叙述昂山素季的生平遭遇,都要让人愤愤不平一番的,被囚禁,长年难以见到亲人一面,甚至错过了与丈夫的最后一面。如果她愤怒,她责怪,我想,所有人都能体谅她的,但她却成为了那个最平静的人,她比任何人都先选择了原谅。这也许就是独处带来的力量与勇气吧。内向思考,不过是暂时忘却向外的展望,静下心来观测内心,整理内在,让内心获得与大千世界同等广阔的空间。这样,就没有什么困苦是不能跨过去的了。
学会孤独,并不是指定要冥想的场合才能做,在我看来,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独处的空间。凯文和汤米在往32层的目标攀登时屡屡受挫,直至手机摔下万丈悬崖之后,他们没了干扰一鼓作气,成功地登上了高峰。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实际就是一种另类的独处,不需要将自己关在房间,只需要抛却杂念。如果我们在思绪烦乱之时及时地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情绪,也许你会发现,真正让人烦乱的不是正在经历的复杂,而是内心缺少了一份平静。
为什么孤独的人总会很优秀?我想,真正孤独的人,思想是更深刻的,他们不会被外界扰乱了内心的那份平静,诸葛亮曾经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世界更广阔,首先得让自己的胸怀广阔起来,拓宽生命的宽度关键便在于此。《内向思考》这本书中,用的是西点军校的思维,有时我会想,有幸就读西点军校的人,将来的人生难免战火纷飞,而独处,是否在教会他们——战场上,要学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