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选择的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与朋友外出吃饭,当自己点菜时,询问对方想要吃些什么,得到的总是两个字“随便”。但是从这随便二字中,我们完全琢磨不出对方喜欢吃什么?对什么忌口等。点菜时也就显得犹豫不决,担心自己点的菜,对方不喜欢,也就无形中拉长了点菜的时间。

需要面对选择时,我们为什么偏爱“随便”二字呢?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人都是懒惰的,与面对多选择时的犹豫不决相比,人们更习惯沉默而不做选择。

2、不选择可以规避许多因选择错误而需承担的风险。

综合以上两点,“随便”二字成了许多人寻求安全的口头禅。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该如何处理呢?吴军老师在书中举出了这样一个事例。

腾讯公司的部门秘书在张罗员工的出国旅游方案时,开始提供了两种选择,一个是到北海道滑雪,另一个是到普吉岛享受阳光。在征求吴军老师的意见时,他建议只保留一个目的地,不要给大家选择。

因为没有哪一项选择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是去北海道还是去普吉岛的员工,都会在心中,将两地进行比较。尤其会放大对方的好与自己的不好,不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最后不管去哪里旅游的人,回来之后内心都是会有遗憾的,对于部门秘书来说,提供两种选择其实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如果只给大家一个选择,员工们都会尽力去挖掘旅行地的美好,而不会去花大量时间,比较另一个地点的优越。这样大家旅游回来后,一定会念着公司和部门的好,更加积极的工作。

这和我们点菜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少即是多,不给对方选择,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两天追着补熊逸书院的文章,《春秋》、《左传》、《公羊传》这三部儒学经典以《春秋》为经,由孔子亲自编订,是一部鲁国...
    冷冷无常阅读 170评论 2 0
  • 新旧转换是在一场病之间。一场蓄谋已久的发烧终于还是在年初到了,试图把之前对身体所有的透支、不负责找补回来,过程之艰...
    酒钱尔阅读 401评论 0 1
  • “这不能只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还有我的朋友们。” 好吧,应小柒的要求,她的闺蜜群及她们的烦恼已经悉数出场,让我们回顾...
    语默成书阅读 292评论 0 0
  • 架构师的定义? 个人觉得架构师需要具有以下几特点: 知识广度:需要知道主流技术为什么诞生,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同一...
    Theriseof阅读 640评论 0 9
  • 社交也许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尽管有不少人宣称是社交恐惧症患者,但其中真正换恐怖性神经症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恐惧的并...
    仚人仧阅读 2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