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盛开着56朵鲜花,每朵花,都有它独有的风采。每个地区都有它独特的民俗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养就了一方水土。在我的家乡,也有许多风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我家乡的风采。
要说起民俗,当属过年时最多。年前大家就要一起大扫除,换掉旧的物件,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然后就开始贴对联,贴福字,福字倒贴,寓意福到。
到了除夕节那一天,大家都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以是白菜馅的,寓意“百财”,也可以是韭菜馅的,寓意“久财,长长久久”。其中还有一只包着硬币的饺子,那可是幸运饺子,明早谁吃到它,谁就是新的一年里最幸运的人。
夜晚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炮声,一只只炮竹呼啸着冲入空中,这是为了“接财神”,让财神爷保佑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放完鞭炮,我们就开始看起了春晚,看完春晚后还要守岁,守岁寓意着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到了第二天,天还没亮时,大家都要出去“烤旺火”,那是由松柏枝和芝麻的枝干燃起的篝火,老人说烤了旺火,可以不得百病,也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在我第一次烤旺火时,看着眼前的火堆,我感到有些害怕,那长长的红色火舌向上翻卷,吞噬掉一根根木料。大人们依次同它的上面跨过去,像是在举行什么神圣的仪式。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到了后来,便知道了,原来它是一种风俗。
还有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月饼,这都是常见的风俗。民俗不仅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礼节,更是体现了我国文化。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