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下一篇
我们已经解读了春秋五霸中三位——齐桓公、宋襄公和晋文公——和与他们相关最密切的几位君主的谥号。不过,正如易中天说的,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是主流——齐桓公不战而霸,宋襄公战而不霸,晋文公一战而霸,楚庄王屡战屡霸。晋楚两国最流逼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两国出霸主前都有一些努力并小有作为的国王打基础,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短命霸主,晋文公前从晋武公开始,经晋献公和晋惠公的经营,才使晋文公一战成名。楚庄王成霸也是如此,而且楚庄王的霸业成就更是让中原大国侧目,其实从他爷爷开始,楚国就已经很牛了。所以,要解读楚庄王,还得从楚成王说起。
其实楚成王在前几位霸主各领风骚数年(想套诗句来着,可实在霸主们的霸业时间太短了,也真就最多几年的风光)——那些岁月里,一直没有缺席,不过他被那些主角的光环过滤掉了。然而,自从齐桓公开始,楚成王就是他们眼里不省油的灯。
按习惯,楚成王死之前我们还是叫他的名字芈熊恽或者干脆叫他熊恽比较顺一点。
芈熊恽的谥号来得很有传奇色彩。据《左传》记载,芈熊恽死于自缢,然而死不瞑目。开始人们考虑给他一个“灵”的谥号,也就是楚灵王,他仍然怒目圆睁。后来人们决定给他一个“成”的谥号,他才阖上眼睛,表示满意。
谥法曰: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安民立政,这个谥号对芈熊恽而言,既合适,又带着点无奈。
芈熊恽的一生都与争霸相关,又与霸主无缘。
齐桓公争霸时,曾经有一场华丽丽的表演,就是伐楚之战。这时候的楚国,当家人就是芈熊恽。
那年的齐桓公,根本没打楚国,而是揍完楚国小弟蔡国然后在楚国人面前搞了一场大规模多国部队军事演习。只不过把演习地点放在楚国家门口,这套路就和美国人跑钓鱼岛跟日本人澳洲人玩一场不邀请中国人的太平洋军演。然后,是朝核六方会谈,——历史上管这叫召陵之盟。当年楚国的代表团团长是屈完,多国部队全权代表是管仲。《谥号读人3:管仲》里也提到了当时那双方“友好亲切的交谈”,对楚国是不是该给周天子进贡、是不是该为周昭王的死负责等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最后,世界大战的危机过去,多国部队从楚国撤走,再也不提周昭王的死,楚国则同意给天子进贡。至于之后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建立国际联盟缔结世界和平公约的时候,芈熊恽则没有派人去。
楚国有楚国的定位,楚国几代国君都自称是“我蛮夷也”。“蛮夷”,就可以称王了,不然,中原的姜小白地位那么高了还只能称公,因为中原的天下只能有一个王,就是周王。既然是“蛮夷”,齐桓公“尊王攘夷”要找楚国的事,宋襄公想称霸也得找楚国的事儿,晋文公成霸还是找楚国揍,偏偏这几个霸主全让楚成王碰上了。
宋襄公败得可以说是千古闻名。那场败绩就是泓之战。对手则是芈熊恽。泓之战规模不大,但它标志着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之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真正成了一方大国。
历史却在之后留下了一个然而——然而之后的城濮大战中,楚国大败于晋军,晋文公成了霸主。这场战役发生的时候,楚国还是由楚成王当家。《谥号读人11:晋文公(中)》对城濮大战中晋军的巧妙安排我们做过解读,我们也发现,战争正式发生前楚成王做了一些奇怪动作:一边叫楚令尹子玉退兵,一边却给子玉援兵,然而援兵却不够与晋抗衡的。
那么芈熊恽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奇怪的动作呢?
问题出在子玉身上。
子玉是城濮大战的楚国统帅,他战败后,芈熊恽派人质问他:“楚国战败,你将如何面对申息两地的父老乡亲?”于是子玉自杀。
第二组奇怪动作又出现了:子玉刚刚一死,芈熊恽就传下令来,把那些该死的战败将领们,统统都赦免了,偏偏只死了子玉一个。
说到这里,您大概有点儿体会出味道来了:芈熊恽好像只对子玉一个人不待见。
子玉是什么人?子玉是楚国若敖氏家族的核心人物,而若敖氏家族在楚国可是根深蒂固的,楚王王时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我们先看一下这场战争的楚军兵力部署:
补充说明一下:子西、子玉和子上全都是若敖氏家族重要成员。你看出问题来了吗?这哪是楚家天下,分明是子家天下!
连我们都能看出问题来,芈熊恽怎么能安心呢?
还没有完呢!
城濮大战固然楚国失败了,但其实没什么损失——
《左传》记载: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 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楚师败 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名义是上楚国败了,实际上都是盟国牺牲,楚军又没有什么损失!换句话说,若敖家的军队没什么损失。我们可以由此猜到若敖家的实力在以前的十几年吞并四周小国的战斗中不是越打越少,倒反而很有可能是越打越多。
子玉背后有一个让楚成王一直安不下心来的的可怕家族。
如果翻看子玉的覆历表,不要太漂亮:芈熊恽从公元前655年以来,十几年内先后灭掉了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小国,这期间子玉屡屡立功,封赏多多,还被赐名“成得臣”。子玉在打城濮之战前,曾说:打了这一仗,天下从此就没有晋国了!
如果连晋国都灭亡了的话,那么子玉的功劳怎么封啊?这是个问题。《史记》上说楚成王编了个理由来骗子玉:“晋文公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能够得到晋国,这完全是上天的天意,有上天帮助他,咱们是打不过他的,还是别打了。”子玉不听,于是,“楚王怒,少与之兵”。少,少……
满满的都是套路啊,上次我们看到的是重耳和先轸君臣的套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芈熊恽熊恽的套路。子玉好像是被晋国君臣和楚国君臣合谋干掉的?还真是,《史记》上这样记载晋文公对战局喜悦的分析:
“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
综上,子玉之死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背后有一个让芈熊恽睡觉都不踏实的若敖氏家族,而且还不谦虚老是不听楚成王的话——这次只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不听话。
就这样,芈熊恽虽然名义上输掉了这场战争,但成功除掉了子玉,打击了若敖氏家族的实力。
芈熊恽在位46年(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与齐抗衡大败宋国又与晋抗衡,输了又没伤实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可霸而未霸的楚国已经在熊恽手里诞生了。之所以不霸,是因为春秋时的霸主都要对周天子尽义务,而楚国有这力却没这心,因为他想称的是王,哪怕周王给足面子的重耳得封的“侯伯”,芈熊恽也不希罕。
所以呢,践土之盟,楚国也不去。索性就对所有大国来个不结盟政策。
不争霸有不争霸的好处,穷兵黩武是要烧钱的。当年美苏两国半个世纪冷战的结果是苏联解体,美国的霸主地位被小伙伴们挑战。而不声不响的我兔当年坚定地说:“我们的政策是不结盟。”于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发展成令西方不安的“黄祸”。钱没用来造航空母舰,大概就可以造福百姓了。
差点被谥为“灵”的芈熊恽毕竟是通过杀哥哥夺得王位的;最后他自己却是被亲生儿子杀了的。“灵”是死于非命的意思,芈熊恽却不肯接受。
因为谥法还说:“德之精明曰灵,乱而不损曰灵。”
不管怎么说,楚成王也算死得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