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所用案例为保护来访者隐私,细节已经过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那年那时《原来我非不快乐》快乐,让人着迷!
【案例背景】:
女,60来岁,和老伴感情曾羡煞旁人,两口子一辈子从未红过脸,每天起码通话1小时。就在老伴走之前,两口子还刚从一个浪漫的地方旅游回来,满满幸福的回味。
然后,老伴突然意外死亡,一切美好噶然而止!老太太实在无法独自接受残酷的事实,一心只想随老伴而去。老太太的儿媳妇大腹便便,孙子即将出世。家人以此劝阻老人家,为了孩子为了孙子活下去。奈何老太太日夜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案例类别】:创伤性应激反应(PTSD)+ 抑郁
【咨询核心对话】:
咨询师:您想抛下她们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就不想等到孙子出世呢?
老太太:想啊,不过我走了也没关系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反正钱也留给他们了。我走了她们会活得更好呢!
咨询师:(接话)你觉得,没有你,她们会活得更好?/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难怪你觉得自己走了也无所谓。
(分析:每个人对活着的意义有不同看法,要找到一个能支持老太太活下来的意义。比如,有的人虽然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而是对他人有意义,如孩子、父母需要照顾,没有我他们就活不下去的话,那这个信念会支持他们活着。)
他们一厢情愿地希望你活着,你会怎么想呢?
(分析:他们肯定会痛苦,如果他们希望你死,就不会拦着不让你死了。)
老太太:刚开始很肯定会伤心,但慢慢就习惯了,时间会冲淡一切。
咨询师:对啊,时间会冲淡一切,他们最终会活下去。如果有些人比较极端的,父母走了他也不想活了。
老太太:别人的孩子可能会,我家的孩子我清楚,肯定不会的。
咨询师:您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您都愿意为老先生殉情,孩子为父母殉情也是有可能的。
老太太不说话了,陷入沉思当中。
用本心疗法做咨询,咨询师往往用来访者前一个想法带出后一个更深入的想法,咨询师不会向来访者灌输任何观点。
【咨询转折点分析】
在抑郁症案例中,来访者内心深处往往潜藏着一个执着的想法。在此案例中,咨询师发现老太太的行为表现源于执着于老先生在的时候带来的的快乐。于是咨询转折点就在于打消老太太的执念,冲散她的快乐。
比如,询问老太太两人的恋爱经历,回忆两人共同生活几十年间点点滴滴甜蜜的回忆。让老太太在回忆中宣泄情绪,重温老先生种种的好,最终引导老太太,“好”不过是唤起了生理上愉悦的情绪体验而已。
人的情绪体验是怎样被唤醒的呢?
举例,一个四五十岁的来访者,说自己爱上了一位男子,这位男子带给她初恋的感觉。那么,来访者头脑中一定存有初恋的模式,这也可以解释恋爱中我们为什么对这个人没感觉,对那个人有感觉。
所以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找到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她首先体验到的是感觉而忽略了想法,以至于产生困惑。
咨询师会先肯定来访者的感觉,再引导来访者把注意力转移到想法上来。想法不可能是先天获得的,一定是后天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个想法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质疑和否定之后,再吸收消化的想法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诠释了本心疗法“理性思考”这个概念。本心疗法是由创始人张功和先生经过质疑和否定心理学各大经典流派的观点后,提炼萃取各大流派的精华,融合自己的从业经验而改良整合出来的一套理论,是西学东用的体现。
来访者明白她在执着于“快乐”或某个想法后,常见的是,来访者往往不明白,既然这个想法让我体验到快乐,为什么不可以执着于这个想法呢?
比如案例中的老太太和咨询师的对话:
老太太:为什么不可以执着于快乐?
咨询师:可以执着,但是你为什么要执着呢?有的人他就不执着。
老太太:别人不执着是别人的事,我为什么不可以?
咨询师:可以啊,但是你为什么要执着呢?
老太太:(也许答不上来,开始思考。也许回答出更多背后的想法,可以继续深挖这些带来情绪的想法。)
这样引导的目的在于让来访者认识到:快乐是一种条件反射,而不是一种固化的观念,是人类人为的把这种情绪体验总结为一个概念。
比如,动物有快乐的表现,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而没有“快乐”这个概念。因此咨询师需要松动来访者这种执着的观念,只要来访者开始思考,这种观念就会松动。
在本心疗法中,咨询师的问题往往在于引导来访者学会理性思考,至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无关要紧,甚至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本文广州慧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