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及孩子身边的人要充分肯定孩子,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不吝赞美,从而激励他们有更多热情和积极性去生活、学习、工作,战胜自卑,增强自信,逐渐找到生活的主动权和掌控权。
低动力的孩子缺少的是做事的动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提升孩子的动机。
一、提升孩子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求引发的动机。比如,一个人非常享受跳舞时自由舞动的感觉,那她跳舞这个行为就是由内在需求引发的。再比如,有些人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去废寝忘食地看侦探、推理小说。要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关键是要让孩子找到自主感。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以爱之名来“帮助”孩子,孩子们感觉到的却是“控制”。
他们或服从父母的控制,或反抗父母的控制,都感觉是不自主的,感觉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想做的事。作为家长,要学会放手,做个有心人,帮助孩子去觉察去发现他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发现孩子的优势区域和兴趣点,鼓励孩子,激发孩子找到自己的选择。在孩子感兴趣的领域,找到一个榜样人特或偶像,还可以带孩子去到他心仪领域的环境中接受熏陶,还可以通过描述孩子愿望实现后的场景,用未来成功的自己来激励现在的他。
用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案例:郭亮(化名),男,14岁,小时候喜欢玩航模,上了初中后妈妈认为上航模课耽误孩子学习时间,就把课停了。郭亮初二上学期出现抑郁状态,在家躺平,整日手机不离手,航模也不玩了,什么都不感兴趣了,医院诊断中度抑郁中度焦虑。妈妈着急坏了,认为儿子因为网瘾导致抑郁。我通过跟孩子沟通,发现孩子不是网瘾,而是通过不上学、玩手机来对抗父母。孩子对于父母停了他的航模课意见很大,对于父母通过断网、减少生活费来逼他同意父母单方拟定的霸王条款深恶痛绝,于是一气之下就不上学了,天天在家跟父母闹情绪,冲突不断,甚至以吞药自杀威胁来争取网络使用权。当智者向父母反馈了郭亮在家躺平的真正原因后,父母放下了对孩子的各种控制,主动给孩子买了航模,充分尊重孩子意见,一家三口通过协商,重新制定了新的手机使用约定。笑容重又回到了郭亮脸上,他开始规律自己的生活,安排好锻炼、学习、做家务、手机使用时间,经常带着自己的航模到空旷的地方飞行。郭亮说,他将来长大了想去设计飞机,能力不够的话当个教航模的老师也行。
二、提升孩子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属于外部动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渴望得到他人的看见、认可、欣赏和赞美,这里的核心是胜任感。当孩子通过努力炒好了一盘菜,唱出了一首新歌,跳成了一支舞蹈,打扫干净了自己的房间,练习书法有了进步,画出了一幅满意的画,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不一定是做到最好或者拿第一,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朝着目标全力以赴,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体会到了胜任感,那就是快乐的,就建立了成就动机,这个成就动机会助推人们想要做得越来越好,获得他人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三、适度的运用焦虑动机
焦虑过度是有害的,但适度焦虑对人是有利的。考前的适度焦虑能让人花更多时间复习应对考试,从而考出好成绩;生活中的适度焦虑能让我们更加细致谨慎,减少失误发生;工作上的适度焦虑能促使我们学习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案例:小丽(化名),女,15岁,因抑郁休学两年,情绪状态基本稳定,复学动力不足。听说学校最多允许休学两年,若再不复学,她连初中毕业证都拿不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挣扎,她最后决定勉强复学,基本上是上两天课请三天假,状态不好时在家也会大喊大叫,哭哭啼啼,接受完咨询后擦干泪第二天继续上学。在必须拿到初中毕业证的焦虑动机下,她坚持上完了初三,顺利毕业,升入了高中。有些孩子是怕被退学,担心拿不到毕业证丢人,迫于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压力。才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回到了学校,走进了工作单位,慢慢扛过了各种打击,熬过了情绪困扰,坚强地走上了康复道路,逐步适应了社会。家长有时会担心孩子焦虑了扛不住,总想着帮孩子减轻焦虑,这样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真实面对社会的权利,并不利于孩子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时候,适度的焦虑动机,就是孩子复学或踏入社会的临门一脚。总结来说,建议父母和孩子首先调整好亲子关系,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多陪伴、接纳、欣赏、肯定孩子的优点,深入挖掘孩子的三种动机,助力孩子回归社会,建立与他人更多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