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孩子的“说谎”行为!
文 / 凉爽
孩子说谎?必须惩罚!
且慢!
为什么“说谎”加了双引号?2-3岁的宝宝的“说谎”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欺骗和品德问题。其实“说谎”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正常行为。小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认知发展还不完善,记忆不准确,他们无法区别事情发生在想象还是发生在现实,会用自己幻想的东西去代替现实,于是就会出现“说谎”行为。
儿童问题研究专家马丁斯的调查结果证明,50%的幼儿有说谎的行为。
2-3岁的孩子的“说谎”是本能的行为,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谎,他们并不会感到内疚、紧张等。4、5岁后,孩子的大脑发育逐渐完善,此年龄段的说谎行为很可能是主观的,目的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虚荣心、获取利益等,这时候需要家长老师的细心引导和了解原因,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信任感。
如果不加以教育和纠正,孩子可能会养成说谎的习惯。说谎的习惯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一、2-3岁的孩子的“说谎”行为
对于发生了“我的宝宝居然说谎”,作为家长的你不必惊慌失措,我们要先分析宝宝的认知发展程度,了解清楚说谎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笔者身边有一位幼师朋友,班里有位孩子回到家跟妈妈说:“今天XX老师带我去游泳了!”那时候是广州的冬天,家长惊讶不已,立马电话质问了老师。
如果家长不了解情况,一定会相信自己的孩子说的是实话,误以为幼儿园老师真的用冬天游泳来惩罚自己的孩子。
如果幼儿园老师可以先向家长说清楚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事先跟家长打好“预防针”,既可以展示自己专业性的形象,又能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增进理解,部分由于沟通不畅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
2-3岁的宝宝,思维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思维无法离开具体的事物和行为。认知发展有一定局限,语言表达不准确,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可能会无意造成许多说谎的假象。
想像力与现实混淆
2-3岁的宝宝分不清楚事实和虚构,他们喜欢想象和夸大其辞,把想像出来的东西当成现实来表述,或者用来满足未能实现的愿望。比如上文,孩子告诉家长老师带他去游泳,是因为孩子自己很想去游泳。
二、4-6岁孩子的说谎行为
4岁以上孩子说谎,就不再是发展能力受限的问题,但也不全是孩子不诚实的表现,孩子的说谎行为映射出他们某种恐惧与需求。
害怕被责罚而说谎
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害怕爸爸妈妈责骂和惩罚,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于是会出现说谎的行为。
得到奖励而说谎
父母处处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下,可能会有这种想法——我承认了某件坏事我就不乖了,他们就不喜欢我了;只有我做了好事,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于是会出现“承认好事,或者夸大好事,拒绝承认坏事”的说谎行为。
模仿行为
孩子会模仿成人社会的行为,说谎也不例外。父母如若不及时反省自己和纠正孩子,说谎容易变成坏习惯,影响孩子的人格品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纠正宝宝说谎行为?
1、了解宝宝年龄与心智的发展程度
2-3岁和4-6岁孩子的认知发展不同。
2、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担忧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考试要拿高分,连参加课外活动也得名列前茅。一旦孩子成绩不符合家长的期待,他们就叨叨唠唠,失望无奈,甚至会骂骂咧咧和惩罚。孩子们害怕父母伤心失望,害怕惩罚,害怕得不到奖赏,他们会选择欺骗来获得家长的满意。
家长不妨多琢磨琢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缓解孩子的担忧情绪。如果孩子能主动承认错误,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如果什么都不问直接责备,孩子可能以后都不敢和家长说真话了。
3、批评要得当,保护孩子自尊心
不要轻易给孩子带上“说谎”的标签。成人的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特别是负面影响会伤害孩子自尊。
如果伤害了别人、旧错重犯,适当的批评与道理必不可少,但惩罚不是要迫使孩子承受某种不舒服。有研究表明,体罚式的惩罚对于是否能让孩子暂时顺从是不确定的,但它能够让孩子吸取教训,这个教训是“可以用伤害的方式来对待比你弱小的人”。
4、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建立信任和有爱的亲子关系,另外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并不会因为说谎而剥夺对你的爱。
5、父母不要说谎
环境影响很重要,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个言而有信的人。
Reference
1、倪坚. 孩子说谎的心理及对策[J]. 教育探索, 1998(5).
2、陈蓉. 幼儿说谎的成因和对策[J]. 成才之路, 2014(6):76-77.
—— 今日作者 ——
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