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是15号发工资的,但今年恰逢15号是在春节放假期间,所以发薪日推迟到23号了。
昨天收到薪水7355元。我就想着赶紧怎么分配一下。我的构成很简单:日常开销和储蓄。日常开销预计需要3000元,其中日常买菜做饭,每日在30元左右,一个月就需要1000元,加上信用卡还款(之前应急用的),费用是883元,另外计划去打四价疫苗,价格是825元。也就是能够给我强制储蓄的最多也在4000元左右。结合我前面定了目标(我想尽能力早点实现第二个W的存款)所以我给自己存了4200元,加上1月份存进去1000,目前这第二个1万的目标还差5700就能实现。
想想是开心的,同时也是心酸的。好在一切已经开始了,并且我已经在坚持了。
所以想写写这段时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先说记账吧。都说理财第一步是记账,我最早认真记账是在2015年,用app记的,但是流水账真的意义不大,也没有大的改变,就停了。中间又重拾了好几次,也还是失败告终。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买了两本记账本,本来想给计划创业的对象用的,后来他不打算创业了,回去上班。看着记账本还挺好看的,就自己用了起来。虽然本子简单没有突出什么重点,但是效果比app要好。主要两点,可以在每页账单上计算当日消费和本月目前总消费,也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这个月大块头主要花在哪里?后续如何少花,比如请客吃饭,有次只是跟妹妹两个人懒得做饭就出去吃,一顿饭吃了三百多。如果一个月出去吃个两三次,那就得花掉工资的1/5左右了。存钱应当开源节流。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记账,那你可以在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之后,在某个固定的银行卡或者微信支付宝上存够你需要用到的开销,大概在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每次消费直接用里边的钱,余额有多少,都消费那些都可以查看到,简单又方便。
接着就是强制存钱。其实早在好几年前我就有存钱的想法,也坚持过,每次都是在好不容易存了几千块,最后又花掉了,又重复。基本上没有积攒过一万。这是第一次存超过了1万,并且在向2万迈进,也算是好的景象。这次进步的地方我想应该是以下几点;
a,没有网贷了,以前有借贷,感觉是个无底洞,钱总是还不完,利滚利,现在没有提前消费没有负债,存下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钱;b,把钱存在低风险的理财产品里了,周期分别有30天的,180天的,还有一年的。不能随意支取,每次存进去的都是在扣除了当月应用到的钱以外的,确保不要临时用钱又被迫需要取出来,每次在靠近下个薪水日一两天才有资金紧缺的情况,就跟家人借济一下,发薪了就及时还上;c,其实也买了一些基金,都是跟着基金大V买的,但是近段时间正视了这个问题,以前在基金上定投了小半年,存了六千多,后来缺钱用,也不管基金是涨还是跌忍痛卖了,现在虽然小部分存到基金里边去,最近网络上讨论得很热乎,什么白酒跌了,有色金属涨了。我发现我跟着那些理财专家买基金这种做法可能是错的,长时间看不确定,但短时间确实是错的。原因在于1,基金大部分是要存个3-5年不用的,但目前我存的钱都是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用到的,确切说我还在存储生活备用金阶段。2,我虽然跟着买了,但是我不能确定这些专家他们就是对的,就算是对的,他们什么时候卖出,卖多少,我该如何跟着操作?所以比起不明不白把钱存放进去,我要做的应该是先存钱先学习理财知识。
最后是要制定计划。我前面写过一遍目标分解的,里边就提到,我未来3年的大目标计划就是买房和生娃。生娃这事按照正常走势应该没有大问题,买房这个事情可能变得困难起来了,因为现在房贷收紧了,只能紧跟政策走,做好应对措施。小计划也就是今年想完成的,主要有1,买保险,目前已给自己和对象购置了医疗险,下个目标是重疾险,查看过对应的重疾险,一年在6500左右,两个人就是13000左右,金额偏大,打算在年底之前完成,因为对象比较反对购置保险,但是为了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我决定还是自己攒钱,认真研究然后购买。2,打疫苗,四价疫苗,其实这些观念我是很薄弱的,也早就错过了最近接种的年龄,之前在了解到好朋友去接种的消息之后,还是决定给自己也安排上,这个月已经把这个钱预留出来了。3,拔牙,我有两个横着长的智齿,其中有一个在2015年就拔了,因为是横着长的,拔牙前需要验血和拍片,加上拔牙,预计费用在1000-1500元,比较费钱,这也是我一直搁置没有去拔的原因,今年计划安排上。4,下半年计划备孕,会再做一些参考费用。其他的话如非紧急就暂时不加到今年的计划里。
这个是2月份的一点心得体会,后面会接着写,共勉。为了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