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中餐厅只准喝红酒!
怎么,怎么会有这种事情?
先大致讲一下,事情是这样的:
不久前,舒女士在宽窄巷子的宽云窄雨招待朋友遇到了非常不愉快的一段经历;时隔一天,江先生在另一家餐厅无同就餐时,同样被告知只能喝红酒,餐厅不提供白酒服务。“既然是中餐厅,为何只能喝红酒不能喝白酒?”两人质疑:中餐厅只能喝红酒不能喝白酒?
店家称,喝白酒的氛围与本店清雅安静的格调定位不符,在订餐或就餐前已向消费者告知。店内追求清雅安静,白酒度数比较高,喝白酒说不定拼酒划拳,非常喧闹,影响到其他客人。“事实上,成都比较有格调的餐厅,都只能喝红酒,并不是我们一家这么做。”
看到这,小帅不禁产生了个疑问?
白酒真有那么不堪么?
我大中华5000年沉淀下来的酿酒工艺就真那么的上不了台面么?
既然这样,国酒茅台的屹立不倒和江小白的强势崛起又是怎么来的?
这时候,知乎上的一个话题突然在小帅脑中浮现了出来。
图片来自知乎截图
无论是高端中餐厅酒品的选择,还是江小白的崛起,亦或是所谓的消费降级。总结起来只有三个字——消费观。
不可否认,能赢得那么多消费者的青睐,高档红酒、江小白、茅台均是质量上乘的产品。那餐厅为何只准喝红酒却不准喝白酒呢?
用一个俗套点的词来说:逼格(BIGER)“这样一个词汇没个英文称呼岂不是显得很LOW”
也许店家觉得白酒不上档次,和他们高档次的餐厅定位不同。而红酒和中餐的混血才是:
高 端 大 气 上 档 次
luan qi ba zao chun sha bi
作为一个理性的文明人,骂街什么的小帅肯定是完全不会的。
小帅觉得:这个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不同消费观之间的冲突。
第一种消费观:崇尚名牌,崇尚国外产品
第二种消费观:崇尚质量,崇尚用途设计
部分人认为,选择高质量低价格小众品牌的产品相对于选择高质量高价格的大品牌(洋货自带品牌放大光环)的产品就是消费降级。
对于过去的中国人,自己的生产能力有限,大部分人也比较贫苦,产品选择的相对稀缺和人们的炫耀心理支撑起了名牌(尤其是进口大牌)产品的市场。当然作为名牌产品一般来说都有过硬的质量和优秀的设计,但是背后高额的品牌溢价也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进口商品还有高额的关税附加)。
但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在各种各样商品和信息的洗礼下很多人开始主动地去研究选择商品。品牌和产地不再是人们选择商品的主要因素,而质量设计和价格成为了决定性因素。一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从大量商品中突围出来,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小帅认为这并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消费的升级。而这种消费升级的浪潮才刚刚开始。未来消费者会具有更强的辨识能力,更自由的选择能力。任何想要强奸消费者意志的商家都将被狠狠的碾压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