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多伦多,是1999年9月中旬。因为是亲属团聚移民,所以从递交申请到获批,前后也就两个多星期。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在8月30日那天,我开车外出办事,半路上手机响了,打开免提,原来是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的官员通知我:移民申请批准了,让我到大使馆来取移民批准信和护照。在收到移民纸后,收拾了一些需要带到加拿大的随身物品,就着手准备机票等事情了。
9月19日,从北京坐飞机到多伦多,当时北京没有直飞的航班,必须在温哥华中转,对于一个大学中文专业的人来说,真心是有点担心。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在下午2点左右抵达温哥华,然后就顺着人流,过海关,办入关手续,前后大约2个小时,终于算是入境加拿大了。在机场等下午17:30的航班飞多伦多,大约需要5个小时。温哥华和多伦多还有3个小时的时差,最后抵达多伦多时已经是晚上21点了。老婆在机场接我,从此,我真正移居加拿大,到了多伦多,做了4年的加拿大人。
刚到加拿大,第一大难题就是语言。虽然在大学和中学都学过英语,但毕竟平时用的很少,所以一到加拿大真的抓瞎了。记得刚到加拿大第一周出门,看着满大街的飞驰而过的大集装箱货车,车身上的英文看着就发晕,所有的路标都是英语,每次看的时候总是先琢磨怎么发音啊?日常交流更是说不出几个单词,怎么办呢?只能先参加政府免费的ESL英语班,就是针对新移民开设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班,上课的地点就在市中心的图书馆三层。第一天去上课,先是一个女老师给我面试,问了我许多英语的问题,我结结巴巴的答上了几句话,然后是30分钟的笔试,做完后当场出成绩。结果是B,ESL分A,B,C,D,E五级,E是最高级,我原来是倒数第二啊,郁闷了。就这样在这个图书馆的ESL学习班开始了近1年的英语学习,最后是以D毕业的,E实在是不想学了,就进了一所社区学院上了一门课。
到了多伦多,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地大物博和卫星城的概念,大多伦多地区真的太大了,有7个卫星城,每一个卫星城距离多伦多市中心的距离从70多公里到160公里不等。大、人烟稀少、著名的美加401高速公路最宽地方双向32条车道,单一方向竟然有16条车道之多。到加拿大后的第一个月,开车把多伦多附近的7个卫星城跑遍了,还去了美加边境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白求恩故居。尼亚加拉大瀑布确实非常震撼,在加拿大这一侧,虽然距离瀑布有近百米的距离,但是大瀑布的水雾依旧扑面而来。大瀑布旁边的尼亚加拉小镇非常宁静美丽,城里有马车可供游人参观小镇,每年9月底的周末,会举办萧伯纳音乐会,一边品尝着加拿大最著名的冰酒,一边聆听美妙的音乐。
每年10月初,是多伦多地区最富盛名的枫叶走廊。开车经过长达数十公里的枫叶走廊,满目红色的枫叶,给我这个远离北京故乡的游子,增添了几分乡愁,不禁想起了香山的枫叶。秋天,多伦多的枫叶由黄转红,一阵秋风吹过,那片片红色的枫叶便轻舞着,飘落在路上。我捡一些放到书包里,夹在书页里,当作书签用。平时,忙着学习,忙着参加活动,那时,我最吃力的还是英语。每天一大早背着书包,走路大约40分钟到到图书馆去读ESL,一有空就捧着英语讲义、英语词典,读着、背着,每到考试,十分紧张。每天午餐就是两片面包夹一片火腿,接一瓶自来水坐在图书馆外的木质的长椅上解决。望着满目枫叶,不知什么时候是尽头。在完成一年ESL学习后,去读了一个学期的会计专业,就开始了加拿大的打工生涯。 匆匆4年,久久思念。如今,离开加拿大快20年了,但当年来加拿大,抵达多伦多、进图书馆读书的旧时模样,仍时刻浮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