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超越主体性神话19—23
1.润泽的教室
在润泽的教室里,或许儿童能在宽松地、充实地学习;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教学能够不失实际的展开;学生教师以及参观者都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的轻松自如的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每个人的存在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
2.作为“被动的能动性”的主体性
在人能动的活动的前提中,就有与人和物的“应对”这样的被动性。交流并不是突然发出信息,然后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准备好了与对方的“应对”。
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我们希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确实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所以教师更不要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更要认真仔细的对待倾听。
3.“应对”的活动
教和学都应该是以“应对”的应答性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对于学习这一能动性的活动来说,“应对”这种被动的应答也是其基础的基础。
对于教材的被动的能对性—应对,对于教师的言语的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以及对其他学生的言语的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对自己自身的感情印象或思考中的犹豫的被动的能动性—应对,都在学习中起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言语,同学的言语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一些东西,让这种被唤起来的东西结晶为自己的言语,让自己的这些言语和教材中的内容和其他同学的言语相互碰撞,在学习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这种个体和个体的相互碰撞不断地产生出来。正因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就是小小的差异相互反响激荡的过程,因此,学习中需要十分密切的关注。
4.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
在课间生龙活虎的学生,一到课堂上就像病猫似的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在说“”在我的教室里,学生的发表能力和表现能力很欠缺”这类事时,完全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似的。出现这样的课堂状况,其实应当归因于教师没有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而展开教学。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中心,在教师的教学中更应该是中心。大家可以看看课间休息的学生,哪个学生的表现是发表能力和表现能力很欠缺的呢?我们要做的不应该反思自己吗?
那么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的教师的活动该是怎样的呢?首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教师在向学生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选择合适的言语,还能有意识地专注倾听学生的言语,其讲述的行为,同时也就是“倾听”的行为。
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因为教室里的是一个一个的学生,而不是铁板一块的学生群体,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
当学生不听讲时,我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是要反省自己的讲话方式,要反思自己的“倾听方式”或“身体姿态”为轴心所构成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出现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全身心还没有对每个学生敞开,没有与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情感相互呼应、相互应答。
所以说要创建润泽的教室必须设定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