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八岁前的生活是在扬州的老城区度过的,那时候东关街还只是一条普通的巷巷,幼儿园放学的我跟着奶奶沿着它径直跑,出了巷巷就看到解放桥了,桥墩子那有一家早茶店,是爷爷每天给我买豆沙包的地方。老头儿常常带着我穿过一条条小巷去戏院听扬剧,每次一落座,我就咧开嘴开始哭,然后老头儿只能又驮着我回家了……
八岁那年,作为扬州市第一批拆迁户,我们家搬到了当时还是农村的邗江,那时还没有火车站,没有大润发也没有京华城。十年的功夫,邗江已经大变样,发展成完全有别于老城区的新城,如今的邗江早已鳞次栉比,川流不息。每年千万人口从各地纷至沓来,邗江是映入他们眼帘的第一站。过了邗江就到了广陵,新城与旧城的传承犹如时空穿梭。你看着高楼变成了雕梁,天然的河道贯穿南北,隋炀帝开掘过这,朱自清在这里长大,多少文人墨客,盐商贵胄歌咏过她,她的过去那么辉煌,而今也并不落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奠定了扬州独特的气质。烟花柳巷,亭台楼阁,忘不掉微雨落下时你绝色的容颜。
扬州的地理位置尴尬,说是大江南区,它地处长江以北,若说它是江北吧,它的风光也实在不雄伟,就连“瘦西湖”都点出一个“瘦”字,生怕抢了西湖的风头。正因为地处南北交界,运河枢纽,古时造就了扬州一时无二的繁华,“扬一益二”,如今以悠闲而闻名的成都论享受程度也只能屈居第二。这是古诗里的扬州,那现代的扬州又是什么样子呢?扬州人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人有何不同呢?
扬州和苏南地区有很多共同点,人一样精明,能言善道,气候一样湿润,河鲜都很肥美,若论有什么不同,大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食物的味道了。淮扬菜的口味较之苏南偏咸偏鲜,离了家乡再回去吃奶奶做的菜都感觉咸口,味道层次丰富,菜的花样也多。扬州人是不喜清淡的,就连最传统的早茶也是酱油面、虾仔混沌、拌干丝和锅贴。无锡地区口味偏甜,苏州偏淡,若说扬州非得找个吃货兄弟,大概只有南京大萝卜了,而南京菜又兼具安徽菜的特色,精巧又粗犷,口味百无禁忌。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美食节目中将江苏菜统称为“苏菜”,其实这是很不专业的说法,作为一个内斗大省,我们在口味上也是不愿苟同的。苏南的口味苏中是看不上的,苏北是吃不饱的,而苏南对于淮扬菜也不愿提及。
如今的扬州好似美人迟暮,洗尽铅华,变成了慈祥的老太。这样也好,返璞归真后的扬州免于了现代派建筑的侵蚀,老城区很好地保存下历史的原貌。无论是皮市街的文艺,还是明月湖的闲暇,都孕育着宜居的基因。老扬州人习惯了一大早去一家吃惯了的早茶店,舒舒服服地喂饱自己,然后遛弯去菜场,挑最新鲜的蔬果鱼虾回家,开始一天的生活。夜幕降临后男人们去澡堂子里泡澡,听《皮五辣子》,大妈们选择就近的体育公园,相约一起减肥。男孩子们开始新一轮的篮球游戏,姑娘们穿得花枝招展穿梭于时代广场和东关街。
很多人说扬州没落了,不复当年了,但也因此,扬州才得以保留了江南小城特有的恬静安宁,这对于老扬州人来说是福不是祸。无论在哪里漂泊,无论在哪里奋斗,心里都怀揣着对故乡的眷恋,无论多伤感,都知道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在等我。
丨文 清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