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个视频,被里面的小朋友暖到了。
一个小男孩练习跆拳道中的踢板子,踢了好多次,板子就是不能被踢破,被久久不能达到目的的失败情绪围绕着,小男孩沮丧又失望,但是在教练的要求下,他一直坚持着。
最暖心的是,跟他一起学习跆拳道的学员小伙伴,纷纷停下来自己的练习,在旁边为他加油鼓劲。大家的加油声不绝于耳,小男孩努力做着冲刺。
终于,在经历了N次失败以后,小男孩终于成功踢破了板子!
小伙伴们欢呼起来,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向小男孩,将他扑倒在地。
那一刻的成功仿佛不是小男孩一个人的了,是所有小伙伴的,大家迫不及待与小男孩一起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暖,眼睛竟然湿润了。
我们都觉得我们都觉得孩子小,他们的世界也简单,但是这份小伙伴之间互相支持、由衷为对方的成功高兴、喜悦的情感,让人动容,也是孩子最单纯、最真挚友情的体现。
在教育部印发有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作为11个方面的重要一方面,是唯一与4个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相关的重要指标。
社交提供孩子成长的伙伴,情感的交流,哈佛大学研究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
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有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也是他长大成人后走进社会的重要技能。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建立社交,
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孩子的社交与生俱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孩子出生,与父母、亲人的交往,就是孩子社交的开始。
BBC的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
小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他们大脑负责社交的那部分领域就开始活动了。
科学家用脑部扫描仪对刚刚出生一周的婴儿大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孩子看到代表非社交刺激的会旋转的机械玩具时,大脑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变化。
而当孩子看到代表社会刺激的人脸时,大脑负责社交功能的领域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婴幼儿渴望父母的关注、抚摸以及语言交流。这不仅是亲子关系的建立,也是孩子与父母依恋关系建立的开始。
当孩子与父母、祖父母等,身边的主要照料人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沟通模式,孩子就会将这一沟通模式沿用到外界的交往中。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 social theory)指出,在人生的第一年,孩子需要建立和母亲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他探索世界,是他和他人相处的基础。
也就是说,孩子会把自己在家中的社交经验运用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去。他在家里的交流需求很容易得到回应的话,他会认为外界的其他人也会给予同样的交流互动模式。
当孩子出生,从父母这里得到了充分的爱,他才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是值得探索的。
天生爱与同龄小伙伴交往
孩子的社交形式非常简单——认识新伙伴,和小伙伴一起玩,是孩子最初的社交活动。
记得我们搬家前,还没开始入住,孩子就认识了小区一户有两个同龄小男孩的邻居,只要一过去,就要求我带着他过去玩。
有一次,两个小哥哥跑出去玩没在家,只有他们的爸爸在院子里,儿子特别想问问两个小伙伴去哪了,但是又特别羞于张口问,我就鼓励他。
他太想找两个小哥哥玩了,于是鼓起勇气,上前问道:“叔叔,那两个小哥哥在家吗?”
邻居大哥听到他的声音,惊讶地抬起头,然后热情地指给他两个小家伙所在的方向。儿子骑着滑板车飞速加入了他们。
和小伙伴玩耍的强烈意愿竟然帮他打败了胆怯和害羞。虽然没见过几次,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似乎没有门槛,加入以后,接着就是社交规则了。
他们通过分配角色和制定规则,在游戏学会与人交往。不要小看了这种“玩”,通过玩,他们掌握了各项社交技能:
孩子们学会了控制情绪——任性、随意闹脾气的孩子不会得到小伙伴的青睐;
学会了遵守规则——游戏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不能无限制随意占用小伙伴的公共资源,他们必须学会轮流使用,让游戏权得以公平体现。
学会沟通和交流——为了使游戏进行顺畅,让每个人都玩得开心,小伙伴们在一起必须群策群力,因此充分的沟通必不可少。
深圳卫视《饭没了秀》节目
曾有一期是把深圳的一对小朋友送到内蒙古,和当地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认识,通过地域差异表现孩子的不同。
内蒙的这个小男孩,正好是蒙古族,从小练习摔跤。当节目里他和深圳来的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他很自然地提出用摔跤的方式决定两个人的选择权。
深圳来的小男孩欣然同意,结果三下五除二被内蒙小朋友撂翻在地。一脸懵圈的他显然还没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却也只能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
而赢了摔跤的内蒙小朋友非常绅士,胜利并没有让他骄傲,他尊重朋友,友好地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反而使摔跤这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深入人心。
几天下来,来自两地的小朋友关系迅速升温,你很难想象,四五岁的孩子分别时惺惺相惜,深情邀请对方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来玩。
如何对别人进行表达,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被认可,真是太考验小朋友的语言能力了!
提高孩子视野和格局
最近网上一组图让人看了印象深刻。
两个穿着同款唐老鸭服装的小朋友相遇了,拍照的妈妈说,看着自己孩子气势汹汹地冲对方走过去,还以为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结果却出人意料——
两个孩子竟然紧紧拥抱在了一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间的情感就是这么简单,他们看到彼此,好像找到了同类,从而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用拥抱庆祝和表达这份难得的归属感。
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显示,年龄越大,人们的社交圈越固定,越不容易认识新朋友,这是因为,大家只会跟自己背景、经历相似的人交往。
也就是说,你想进入什么圈子,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孩子的社交与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
当一个人拥有出众的谈吐、气度和见识,不但会吸引他人,也会提升自己的社交圈。
那么,帮助孩子社交,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的爱和陪伴
父母时刻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安全港湾,父母的爱是孩子与人接触和交往的勇气。
作为父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他才会有意愿,有勇气去和外部的世界进行连接。
2)足够的集体活动
我们看到,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和接触,才能建立孩子的社交,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暑假,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其实学一门特长发展一个兴趣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培训班里,孩子可以跟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小朋友有所交往,了解彼此生活,从而增长见识。
所以,无论是培训班、兴趣班,或者是亲子联谊会,父母多带孩子参加,在共同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孩子之间了解,提供孩子认识彼此的机会。
3)增长孩子见识
我有一个朋友是幼儿园老师,她说,孩子的性格,班里的表现,大致一看,就可以猜到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了。
如果父母是十分有阅历、有见识的,孩子多半八九不离十。如果父母是内向的,喜欢宅的,孩子多半也是安静的。
增长孩子见识,多读书,多游历,带孩子开阔视野,提高孩子的视野、格局,孩子自身的魅力提高了,自然会扩大朋友圈,交到更多的朋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
社交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也是孩子在未来世界游刃有余的必备技能之一。
愿孩子们都能掌握这项技能,建立良好的社交,拥有在未来世界行走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