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开学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
开学了,我们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点“入园分离焦虑症”。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怎么办?
一、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分离经验。
那何谓好的分离经验呢?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小朋友来说,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很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因为东西不见了,又出现了,他们会很高兴。所以安全的分离很重要。
安全的分离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过短暂的分离经验。
2.离开后正式的告别,并且告知什么时候回来。而且要说到做到。让孩子知道和爸爸妈妈分开后,还是会相聚。在有很多次这种经历后,他们就不会害怕分离这件事情了。
二、入园前的准备。
探访学校,拜访班级、老师。
如果我们到了陌生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熟悉的朋友,就不会那么陌生。同理孩子的情况,如果小朋友都没有见过这个环境,那么孩子有太多需要适应的地方了。
所以建议,提前参观环境和教室。
熟悉下教室的地理位置、书包放置处、洗手间、喝水处等等。
目的:降低孩子对学校的陌生感。
√有些家长问,在上幼儿园之前需不需要报过渡班?
为了进入学校而去报过渡班是不需要的,因为孩子和老师、环境建立关系是需要时间的。把孩子放在一个地方过渡时,好不容易适应一点,又换个地方,又需要重新适应,不是很好的方式。
可以提前带孩子熟悉周边的环境包括路线、商店等。
三、依照孩子的个别情况和班主任进行沟通。
之前孩子和家长见到的是园长或者行政、招生老师,这些人并不是直接参与带孩子的老师。所以在入园之前和班主任接触,了解班主任的风格等都对入园有帮助。
入园流程应该如何设计?
每个孩子不一样,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比较了解。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给出不同的建议:
哭的孩子:
√第一天就大哭,需要老师抱走。
√第一天不哭,几天过后好奇心过去了大哭。
哭是好的方式,是一种安全需求,自我保护,说明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安全感。这个时候老师介入,很容易和老师建立连接。
例子:我们班有2个小朋友很喜欢和一个老师,当我看了他几眼,就哭。这是这个年龄的特征,需要依附一个人。
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哭泣而当心。
不哭的孩子:
√有好的分离经验,并且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以我的经验来说,这个情况是很少的,尤其在中国,家里面是很有很多大人关注,不大会有这种经验。
√完全不哭。
很难和老师建立连接,喜欢探索环境。
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很好接受老师的引导,对环境的规则意识也没有建立起来。有一定的可能性,建立的依附感是不安全的,没有保护意识,没有那么容易建立连接,我们需要关注的。
传统幼儿园都是同年龄,第一学期面临分离焦虑和生活自理通性问题。而蒙氏学校是混龄的,已经建立了群体秩序和班级规则,所以虽然有新生入园,也不影响班级的运作。
比如:遇到问题我该怎么表达?走路轻轻走等。班级已经形成很好的默契。所以孩子需要慢慢观察并进入一个已有规则和秩序的社群。
(1)关于分离
1.尽量不要陪园,因为爸爸妈妈在的情况下,孩子很难和老师建立连接了。当孩子遇到状况时,孩子会去找爸爸妈妈。
2.需要正式的道别,不要偷偷溜走。
孩子肯定会说:“妈妈不要走。”但是还是要正式道别。
如果偷偷走掉,骗他:“妈妈买东西,马上回来。”这样老师也很难和孩子交代!
老师怎么做?
有底气的告诉妈妈什么时候来接你,接下来老师会陪着你,和教室活动产生连接。
3.父母的情绪掌控。
孩子情绪激烈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死劲抓着爸妈衣服,爸妈肯定会很难过。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表现出焦虑。要淡定的交给老师,并开心的说:“妈妈走了,再见,下午**来接你”。
爸爸妈妈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情绪焦虑,孩子会以为这个地方很可怕,为什么爸妈不放心。
4.缩短分离的时间。
分离时间越久,孩子越舍不得和我们离开。
想象一下,你和家人在机场分离,当时间拖得越来越长的时候,我们就越来越难过,原来越舍不得。
也不要说:“妈妈,可以走了吗?妈妈再抱一下哦。”孩子情绪受到影响。
就算我们内心很焦虑,也不要表达出来。和他说好,中午或者晚上接就好。千万不要进去后又送出来。
5.当我们和孩子分离离开园区后,需要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因为母子连心,母亲分离后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
所以一定要保持积极正能量的情绪。
6.不要迟到:
就像我们上班的时候,到公司喝茶,和同事聊几句,再进入工作。
孩子也是一样的,需要和小朋友聊几句,再进入状态。当孩子们都准备好了再进去,会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有些尴尬的情况出现~
(2)关于接到孩子
1.刚开始转为全天的时候,请尽量比接园时间早个五分钟到学校,不要最后到。尤其是对于刚入园的孩子。
本来适应了一天,结果看到好多孩子都被妈妈接走了,那我们建立的良好情绪,他会受到影响。
所以早点到,当别的孩子被接走的时候确保你是在的。
2.不要一接到孩子就问:今天在学校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