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第二个是女儿,奶奶叫她桂儿,我们赤壁话喊大伯也好姑姑也好都是喊八伢,四个八伢假若喊起来谁知道是哪个呢,于是最大的大伯就喊大八伢,顺着下面一个姑姑,因为她嫁在姓曾的村里,于是我们都喊曾个里的桂儿八伢,再往下就是三八伢,然后就是爱珍八伢,最小就是我爸了。
桂儿八伢人很瘦,我很难再记起她的样子,但是我知道她干活利索,说话也利索,喜欢打麻将,皮肤生得有点黑,齐刘海,笑声爽朗,很疼我和我弟。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以前村里总是有唱戏的,在高高的戏台子上,起先我知道的是搭在桂儿八伢那边的一个坡里,凡是围着那个坡周边的村民都会去凑那个热闹,我们小孩子听不懂戏,坐在大人们的旁边看着台上咿咿呀呀的,只知道脸是花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音响的声音很大,坐在戏台下面的村民们嘈杂声也是一片一片。
我们小孩子凑这个热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遇上这样的场合,那些开小卖部的也会出动到这里来,买水的,水果,零食,好玩的玩具,应有尽有,可把小孩子们高兴坏了。
像我,如果是跟着桂儿八伢来的,总能吃上好多平时馋嘴吃不上的零食,假若是跟着奶奶来的,一般就是买上一两块辣片,或者是独立包装泡好的酸李子,那李子,一点都不酸,好像有些甜味,放在嘴里起先是吸那个甜味,到后面吸到没味了,再咬开,里面又泛出一层酸味和甜味,现在是不会吃那样的东西了,都是添加剂甜蜜素的味道,当时却是吃得有滋有味。
后来我们斗门村也新建了一个庙宇,叫彦公庙,里面有送子观音,也搭过戏台,还经常有人来拜菩萨,我不懂拜菩萨,也不知道怎么上香,但是看到有人来拜,我就在旁边不出声地看着,等到没什么人了,我环顾一下四周,也像模像样地跪下来拜,抽签,假装看得懂签,点点头,最后作几个揖,脸上的表情也和那些来拜的人差不多的表情。
桂儿八伢有时候会去斗门小学附近打麻将,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我当时才念一年级还是二年级,放学从一个小卖部横穿到马路上,正是碰巧桂儿八伢在店里打牌,她喊住我,问我想要些什么,我心里想,想要啊,什么都想要,但是我不敢说,也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桂儿八伢就把我带到靠近马路的那一边,横七竖八的架子上挂满了小女孩的纱纱群,八伢抱我起来,要我选,她说你想要哪个,你就用手指。
于是就抱着我的大腿,我伸出食指指了一件蓝色的纱裙,八伢就给我买了,连试都没试,稍微比划了下,估摸着是能穿的,就付钱放进我的书包里,我那天好开心啊,蹦蹦跳跳地跑回家。
有时候放双休日,八伢去上屋(就是我发小家,离我家很近)打麻将,就会接我和我弟去她家里玩,有时候还会在她家过夜呢,只要到了她家里,好吃的就都拿出来,实在没什么好吃的,就会把麻花袋子拎出来,给我和我弟一人好几根。
在我家,奶奶都是很久很久才拿出一根麻花,掰断,我和我弟一人一半,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袋麻花,是早上下面放进去的,奶奶舍不得给我们经常当零食吃,桂儿八伢是很舍得的,只要我们喜欢吃,袋子都给我们自己拎在手上。
麻花是怎么吃的呢,我们那里的麻花不是外面买的甜甜的零食,是长长的一根,带咸味,可以打汤也可以煮面,煮的时间不同,麻花的口感也不一样,假若煮到半干,那还会有一些嚼劲,假若煮到软,就会吸满汤汁,奶奶基本都是煮到吸满汤汁,但是不管怎么煮,我都觉得好吃。
只要想起小时候,就会想起很多小时候吃的东西,连吃那些东西的味觉也记得好清楚,当然围绕着的那些人啊,也会永远记得被他们照顾的那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