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只是为了早起而已,作为载体每天看书发个朋友圈算是对自己的一个约束,我能想到的行为结果就是早起和学习,然而发朋友圈这一行为慢慢地演化成每天写点什么,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缘何发此感叹呢?
作为理科生的我,真心对写作从来没有什么感觉,更谈不上喜好了。不信看看我发的朋友圈大概也就知道了,从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描述,没有优美的语言。我所有写作的基础都来源于实用性报告之类的练习。看书确实是激发灵感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每当看到作者论述一些方法一些观点的时候,就能让我产生联想和思考,也许正是理科生的源故,对观点思考又显得特别批判进而深入,这个过程我时常把多本书的观点进行融合,时常又有自己的见解。但仅此而已,如果说有输出的话,也只是偶尔有机会谈到相关的内容时发表一下自己不成体系的见解。对于这些内容,一直有一种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但就是没有打通任督二脉,始终不能修成的感觉。这一个月坚持每天写点东西之后,我突然发现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写下来,就是打通任督二脉的诀窍。于是才感概,无心插柳柳成荫。
每天写点东西的意义。
前几天在简书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练习写作的内容。里面谈到一个观点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就坚持写点什么,不论什么一定要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保持寻找灵感,抓住一切创作的来源,同时作为练笔。看过很多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文章,对学习方法也有很多见解,其中《翻转式学习》里面有个观点我是深信不疑,那就是要让一个人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当老师去。的确,让我们看看数学成绩最好的,可能就是数学老师(天才学生不算,学得最好的从统计上来看一定是老师)。让一个人看一本书,可能不怎么看得进去,但是你给他讲看完之后要讲给其他人听,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基于此,每天坚持写点什么,写得还是对看书的一些思考以及自己的一些观点。通过写,其实是完成我们认知事物的全过程的最后一环——输出。能够通过写整理自己的思绪,将思考所得完整地表达出来,不正是我们思考和意义所在吗?而写本身,又会促进我们再思考,对我们的观点和推导过程进一步加强。于是,感觉到写的意义重大了。
我怎么开始的?
最开始也就是仅仅发个朋友圈,几十百把个字。也没有想到每天写点什么的意义,但是逐渐的,我觉得还是要对得起这个时间,同时对朋友圈发久了大家也可能烦你。于是我需要寻找一个平台,来替代朋友圈的作用。这样才接触到专门为写东西而存在的简书。在这上面发现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写,渐渐地才认识到写的重要性。其他经验没有,我惟一的经验就是行动。每天写一点,如果觉得这个行动有益,那就坚持。于是在不断的学习观察过程中,找到可以支持和强化这一行动的原因,进行不断的自我暗示。慢慢地,"心理”和“身体”习惯都养成了。
行为结果的思考。
1、寻找可以交流的圈子。这样做可以交流提升,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优点。这样做可以保持持续性,始终有兴趣相同的人的鼓励。这样做会让你自己感到有收获,能体会到自我进步的愉悦。
2、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我们认识事物都只是从不同的目的和和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某几个方面。于是,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们都有可以有学习的内容。如果遇上自己不熟的领域,不妨保持学习这一个领域的基本观点和推论及其结构,然后再从这一领域去认识事物,然后才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如此一来,真的只有不停的学习了,就像我一个理科生现在开始学习写作一样。
3、行动大于一切理论。多的不说了,这个我们都懂。道理千千万,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
写在最后的话
既然无心插柳已成荫,那我就将此坚持下去吧!让柳成排成片,能给人们带来美景和树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