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盈如盘,不知有几家的元宵是团团圆圆一起吃的呢?
大年三十之前,大江南北人潮涌动,奔向那个叫做家乡的地方。吃过三十的年夜饭,那股子红火劲就开始散开了,弥漫起倒数着日子准备上路的离愁别绪。
和大多数的上班族一样,初六也是我们离家的日子。一早起来,就看见整整齐齐码在客厅里的东西:一大桶农家自榨菜籽油,两箱土鸡蛋,一箱土猪肉,一箱海鲜,一篮子冬笋。公公把它们一一塞进后备箱,终于还是要返回魔都了。
原计划吃过早饭就走,小朋友一句话:我要和姐姐再玩一会,吃过中午饭再走。居然也应允了,明明知道今天会堵车,这一耽搁,不知道几点才能到家。中午在还撑着的肚子里再塞上一碗内容丰富的面启程了。
一路上,我都在回味婆婆送别的眼神,那是每次离家都会有的,眼泪就在眼皮子底下藏着,不能开怀的拘谨的笑颜。婆婆总是说,听着你们在上海工作挺风光的,但是什么都要自己干,什么都要花钱,地方大出趟门那么麻烦,加班多,压力大,吃的又不健康,想想还是家里好。谁说不是呢?所以在家的日子,我们就任性的和自己的四岁小孩一样,早睡晚起吃现成。
车子走走停停。又想起小年夜,嫂子的妈妈搭起油锅,炸豆腐炸麻花,一帮子女和孙辈围着锅台边烤火边吃,老人满脸堆笑:“现在都没有机会给你们做点啥,这是越忙越高兴”。
还未离开就已思恋。在这个这短暂的春节,家乡,既满足了回归田园闲适的愿望,又小小弥补了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愧疚。片刻心安。冲着这个,不管飞得多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初十到十五,小区门口的店也终于陆陆续续开张全活了。大年眼看就要落幕。中午时分去买菜,人不多,两隔壁的老板娘在小小的电磁炉上边炒菜边聊天。
“我本来要提前几天回来的,可是姑娘哭的太凶了,过了初五,晚上睡觉就紧紧的抱着我,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了。实在舍不得,就让他爸先走,我一直等到她开学了才过来”。
“我现在都有经验了,走的前一天趁孩子不在家把行李收拾好放到我娘家去,第二天就跟他说去串门,啥都不拿出门孩子没戒心。当面看着孩子哭,人心里不好受,就怕心一软不来了”。
我记得她们说起的孩子,都是十岁左右的样子。暑假一般待在这里,帮着大人整理店铺,有时候还帮顾客称水果,就是打称前都要问下妈妈多少钱一斤。客人少的时候,就在店门口坐着低凳子趴着高凳子写作业。
满桌的饭菜
满肚的酒肉
掩盖不了离乡的愁绪
日子倒着数,隐痛顺着添
这里有吃着最得劲的味
这里有刚盖好的房
这里有我的骨血姻亲
还有我的小棉袄
可是,泥土里的出产太廉价
我精壮的体力也消耗不尽
城里的故事听着很精彩
不如趁着年轻一试
临近离乡心越痛
城里人说的留守儿童就住在我家
穿着新衣吃着糖
眼泪吧嗒
想起空屋没家具
父母看病要开销
孩子读书无底洞
老老实实上归程
听完她们的谈话,我从男人手中接过找的零钱和送的小葱,边走边在心里念叨着这些不成文的句子。回到家找不到菜,哎,又忘了。跑回去拿,男人冲着我乐,被烟熏得发黄的门牙在太阳底下晃着:“刚才拼命喊你也不回头,低着头想啥呢”?我也笑了。锅里飘出青蒜苗炒出香味,我狠狠的吸了几口,真香。
家里有好些曾经生活在农村的亲戚,早年在外地做生意,漂泊到儿女成年才回到家乡。在县城置了业,然后找一份门卫或者手工艺类的活干着,赚钱不多也倒轻松自在。已开启养老模式的他们,言谈间还是有股子豪迈,嘿,我年轻的时候,那也是仗剑走天涯。他们的子女因了在成长阶段跟着父母走南闯北,见识不浅。而守着这份家业,选择也多了些,有继续外出做生意的,也有留在家乡的,生活状态跟他们的父辈比起来好了很多。
我能想象菜店的老板娘,多年后荣归故里,跟别人介绍肯定会说,前些年在上海做生意。怀抱孙子晒着太阳的时候,会细数:上海人都不买葱,送几根小葱佐佐就好了。有个婆婆天天在收摊的点上问我哪堆菜不要了,好挑些能吃的拿回去。高楼是高呀,可是比金子还贵。还是咱们家乡好。
一个个的农民家庭,在一代代的努力下,把生存对土地的依附一点点降低。如此推进着城镇化的进程,也是在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
那么我们这些从小城市涌入北上广的人呢?
我有过一段举家离开魔都,三年后又迁回的经历。直接原因看起来都很简单,回去是为了方便父母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回来是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但是细数背后的动机,在那个时刻,工作进入瓶颈期,房贷加上本身不算太高的收入,忙于工作无暇顾念亲情友情的落寞,心里萌生退意。有那么一个导火线,赶紧顺势引爆。可是三年以后,在家乡的日子体验的也差不多了,发现曾经所惶恐和想要的,都与地域不甚相关。于是孩子入幼儿园的事情一摆上案头,我们就不做任何努力,以户口不在家乡不方便入园为由而再次迁回魔都。呵呵,丫头,以后不管谁跟你说,这两次搬家都是为了你,别信,还有后来的辞职一事。为娘完全是一番私心,与你无关。
重返上海差不多一年半了,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感觉跟多年前真不一样了。早期只能经历魔都的各种操蛋,因为眼界因为能力。而此刻,可以消费和乐于享受它种种的好。每一种付出都会有回报的,不是物质上的就是精神上的,早晚的事情。
家乡的同学后台留言:羡慕你满满的回忆,不管回忆是苦是甜。我或者我们更多的是对养老式生活感到迷茫和不甘,半夜三更起,比睡到自然醒的人活得更踏实。
看得我心里一阵紧。是的,远走他乡也还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踏实。怀揣着一只小猴子,不让它多翻几个跟头,怎知自己功力几何,如来的手掌又有多大呢。
一口气写到这,敲不出字了,想了许久:当我们这一代人,站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看到更多,经历更多,自己更加包容和自由的时候。也许我们的孩子可以早些摆脱狭隘和偏见,成长为具有自由精神的人。
今夜,不如就举杯邀明月,干了这杯思乡的酒。为身在异乡的游子!
然后,别忘了,给远在家乡的至亲们一声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