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现象被叫做“算法厌恶”,就是计算机说让我们选这个,那我偏不,我就想自己说了算,就好像孩子跟家长的关系,总有小孩抗拒家长的苦口婆心……毕竟没有人喜欢完全被控制。
未来算法越来越强大,可人类却有算法厌恶怎么办呢?
上周《哈佛商业评论》中有文章《人们喜欢控制的错觉》说:允许他在已经给出结果的基础上,做一点小小的改动。
这一点小改动就是——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就是你要给猴子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它不高兴,然后你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变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它们就高兴了……
销售的过程也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心理,一旦客户有购买意向,第一时间该做的不是催单,而是让他觉得是自己要“买”,而不是你在“卖”,然后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
好多产品的衍生就是根据这种错觉来的,比如智能手环……所谓的那些检测到的数据并没有真的提供给大众作为医学分析,但是它的记录证明了你还健康,让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尽在掌握……
还有那些可供定制的东西,想想真正由你控制的是不是非常非常有限?
教育孩子也可以参考这个,给他一点虚幻的控制感,比如:你是现在睡觉还是再玩十分钟睡觉?数学课外习题你今天做第三页还是第四页?……
老师评论:
人都需要一点控制感,你生硬地替别人决定,对方就会有逆反心理。如果你稍微给他一点控制感——哪怕仅仅是一个控制错觉——他都会更 容易接受你的决定或者“建议”。
我的得到:
太清醒的人容易不幸福,我想大概也是与这有关。
如果单纯到把我们这样的心理放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了那句“难得糊涂”,真是清清楚楚看到你的爱人不过只给你一点点虚幻的控制感,你还能美滋滋的感受自己的小幸福吗?
就像上面说的猴子,它们不懂什么算法厌恶,不懂控制错觉,但是早上得到四个晚上得到三个栗子就高兴了,万一它们中的哪一只懂了这些道理,是不是幸福感瞬间变弱了?
可是能利用控制错觉达到让别人更顺从自己的那个人就会幸福感增强不是吗?这又是一个互相矛盾的思维困境……
不论怎样吧,以后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相处,但凡能给别人选择权的时候就给,特别是对爱人和孩子,那样再讨论“今晚吃啥”的时候,结论会更快出来,讨论过程也会更让人舒服。
“今晚吃啥呢?”
“不知道,没啥想吃的……”
“有一碗剩饭,用鸡蛋炒还是肉丁炒?”
“那就蛋炒饭吧……”
“行,你来炒?要不你帮忙把阳台收拾下?”
“我炒饭,你收拾……”
让人愉快的虚幻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