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庄入选时,皇后曾夸赞眉庄,说她有当年敬嫔的风范。
由此可见,敬妃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风采出众的女孩。
即使是年纪再大一些,从她顺耳的声音,舒心的话语,也知她是一个温柔的人。
皇上曾和眉庄谈论菊花,说喜欢菊花不争,耐得住寂寞。
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皇上所描述的更像是敬妃的样子。
人淡如菊,莫过于此。
面对和眉庄一样优秀,并且完全符合自己期待的敬妃,皇上对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只会比眉庄更好吧?
然而,敬妃大概是后宫之中最为寂寞的一个人。
后宫中所有出镜的嫔妃,都有侍寝过,都和皇上有过二人世界,唯独敬妃从未和皇上单独亲密接触过。
皇上对敬妃最亲密的举动,就是握了敬妃的手,谢她告诉自己眉庄饭菜有毒,免了后宫一场风波。
这种握手,有种合作愉快的意味。
如果敬妃真的和眉庄性子差不多,那皇上应该像刚开始宠眉庄那样宠敬妃,但皇上没有。
因为敬妃只是皇上用来制衡华妃的一个棋子。
敬妃和华妃同一天入府,最开始是华妃房里的格格。
华妃正当盛年,没有身孕是因为皇上忌惮,而敬妃也一直没有身孕,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华妃房里待久了,欢宜香伤了身,二是华妃有意为之。
华妃嫉妒心重,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皇上来了,宠幸的却是其他人。颂芝成为答应后,每次侍寝华妃都让她喝避孕汤药,敬妃当年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
皇上对此心存愧疚,所以也会予以补偿。
只不过补偿也不单纯。
皇上恢复华妃协理六宫之权时,紧接着就封敬嫔为妃,也给她协理六宫之权,名为让她襄助华妃,实际上是让她牵制华妃。
奈何华妃太气盛,没有把敬妃放在眼里,协理六宫?华妃根本不放权。
看上去,敬妃对于制衡华妃好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那是当然,有年羹尧在,连皇上都要给华妃几分面子,皇后都奈何不了华妃,何况是无宠的敬妃。
皇上不想给年富封爵,也不喜欢后宫插手朝政,但华妃坚持,皇上妥协说,既然你喜欢,那就封吧。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皇后也是多次布局想扳倒华妃,奈何皇上需要年羹尧,对华妃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敬妃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皇上虽然需要年羹尧,但也需要眉庄家的势力,华妃毒害眉庄,敬妃就帮了皇上忙。螺丝钉有螺丝钉的用处。
其实,如果华妃能对皇上顺从一些,给皇后几分面子,给敬妃几分面子,皇上也没有对华妃动手的绝对理由。
华妃也正是因为无人可牵制,皇上才费尽心思铲除她家的势力。
看清了年羹尧不倒,华妃地位不可动摇这一层,就知道年家势力在一天,在华妃面前就要低头一天。捧杀华妃,任其膨胀,到了一定程度,皇上自己动手才是灭掉华妃的根本之计。
所以敬妃看似没有作为,其实这却是自保和应对华妃的最佳姿势。
甄嬛后来被皇后用来抗衡华妃,但华妃一倒,皇后就开始集中精力对付甄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有能力冲上头阵打压华妃,不是什么好事。
敬妃为什么无宠,有一个大胆的猜想,是她自己避宠。
首先,她自知争不过别人,便另寻生存之法。
其次,平时敬妃说句话,华妃就要百般打压,要是皇上真的宠幸敬妃,说不定被华妃怎么折磨,可能还没等到皇上扳倒华妃的那天,自己就挂了。
再则,敬妃是不孕之身,没有孩子,争来的宠幸都只能是过眼云烟,除了引人嫉妒加快死亡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综合下来,细水长流才是万全之策。
最后,皇上和敬妃之间还可能形成了一种默契。你帮我牵制华妃和后宫,我保你性命无忧。
就像眉庄对皇上死心,皇上知道一样。皇上每次对眉庄伸手,都是一种试探,眉庄不接,皇上就自知没趣走了,也不怎么来看眉庄了。
华妃倒台后,还有皇后,华妃是明处的敌人,皇后是暗处的敌人,更难对付。皇后连皇上半年才宠幸一次的欣常在都容不下,把欣常在放在祺嫔宫里,安排佩儿跟着欣常在,让祺嫔压制。所以如果没有能力对抗皇后,宠幸并不是什么好事。
甄嬛离宫后,让眉庄小心皇后,收敛锋芒,虽然无宠,但也无事,可能就是从敬妃那学会的。
没有子嗣,避宠就是后宫最好的生存之道。
把敬妃当作棋子的,还有一股势力,皇后。
早在秀女入选之时,皇后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把性情相近的眉庄安排在敬妃宫里,加大制衡华妃的筹码。
从此,敬妃和眉庄,二人一损俱损。
不管是借华妃之手搬倒这两人,还是借这两人之手搬倒华妃,皇后都可坐享渔翁之利。
眉庄新宠,华妃嫉妒,让人在路上往眉庄身上泼水,使得眉庄给皇后请安迟到了,华妃说敬妃是一宫主位,也要跟着罚。
皇后最喜欢在后宫中表现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样子,但是这一次皇后顺着华妃处罚了二人,因为华妃才是最爱迟到的人,皇后想借此事打压华妃,让华妃以后不要迟到,只不过华妃仗着皇上盛宠,怼回去了。
眉庄被禁足时,华妃下毒害眉庄,想一石二鸟。
宫中出现时疫,皇后故意放权,让华妃处理西六宫,还特意提醒不要忘了眉庄。
眉庄感染时疫后,需要请太医,皇后不想让太医去,拉了太后躲了起来。
眉庄要是死了,华妃肯定还会主张惩罚敬妃,对皇后有利无害;要是甄嬛团队有还击之力,争取追查这件事,那也是华妃干的,华妃倒霉,皇后只会更开心。
也正是因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敬妃才要保眉庄,顺带和甄嬛走得近。
甄嬛离宫,把胧月交给了敬妃。
如果说甄嬛是天选之人,那么敬妃就是天选之人选中的人。
本来眉庄是甄嬛最为信任的人,但她彼时还只是个贵人,位分不高。
华妃曾说曹贵人如果不是依靠自己,温宜一出生就要养在阿哥所。
胧月如果交给眉庄,很有可能要养在阿哥所,得不到悉心照料,就有可能遭人暗害。
而且,眉庄是一个不擅宫斗的人,基本上每次有人害她,她都中招了。
胧月跟着眉庄,在后宫中估计很难活下去。
最后,眉庄已对皇上死心,无意恩宠。
甄嬛虽对皇上死心,却不得不为胧月筹谋。她知道自己受宠主要是因为纯元,就给胧月取小名“绾绾”,还让芳若给胧月打了一个类似纯元的项圈,目的就是想沾纯元的光,让胧月得到皇上的垂爱。
而眉庄早有自弃之意,明面上就不待见皇上,皇上想见胧月,还得看眉庄冷漠的脸色,大概就放弃了。
所以综合来看,想让胧月平安,有一个好前程,眉庄不是合适的人选。
虽然眉庄会真心疼爱胧月,但甄嬛为人母的私心,让她选择了敬妃。
敬妃能在皇后和华妃虎虎相斗的情况下自保,就能保住胧月。
更重要地是,敬妃没有孩子,后宫之中孩子是嫔妃最大的依靠,所以敬妃一定会善待胧月。
其实,如果是眉庄抚养胧月,胧月肯定会知道自己的生母是甄嬛的。
毕竟,眉庄并不那么顺从皇上,在甄嬛生辰时,还明知故犯,把胧月叫到碎玉轩以表心意。
而这,就是甄嬛要付出的代价了。
不过,比起认自己,甄嬛应该更想保胧月的平安和前程,所以敬妃是甄嬛的不二人选。
作为天选之人选中的人,敬妃最后如皇上所说,耐住了寂寞,享住了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