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要开花,花要结果,果实成熟要落地。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自然现象,可到了我们个人身上,怎么会是像孙悟空头上带的金箍儿令人烦躁不安,心里更是对生活抑郁难平。
对于90后的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十年前的我们还用着滑盖的手机甚至还没配上手机,而现在各式各样的智能手机满大街都是,这个快字怎能不令人瞠目结舌。
还是小学生中学生的我们还是被倡导者上一代的教育,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未来就是一片光明,我们为着升学考试奋斗者,这是我们最大最坚定的目标。待我们终于冲破层层关卡,到达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可生活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生活早已不是我们以前的生活,这个翻新如日月更替般的时代,突然生出一种被抛弃的无奈感。
我们在网上看着那些名人的成就,在朋友圈刷着自我的存在感时,在隐没在网络中空洞心早已麻木,而没有麻木的人翻着陈旧的往事和烟波渺渺的未来神伤。每天都要去微博和公众好吸食“心灵鸡汤”,这似乎是仅仅留存的精神动力,受伤的人安慰着受伤的人。
每天喊着今天要重新开始的人又再次淹没在昨日的琐碎中,到了晚上骂着自己的无药可救,想着明天再来,又投入到茫茫网络,聊以度日。
60年代的爷爷奶奶对我们说:“你是没吃过我们那个年代的哭,要珍惜眼下的幸福。”70年代的叔叔伯伯婶婶阿姨对我们说:“能读到书就很不错了,我们当时想读也没得读。”80年代的哥哥姐姐对我们说:“你们还没成家立业怎知生活中的真正无奈和苦恼,不过是无病乱呻吟,好好享受现下的自由幸福时光。”00后的小弟弟小妹妹仰慕着我们说:“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你们这样潇洒自由呀?”
怎么看我们都是幸福的一代人呀?小时候不用吃什么苦水,长大了有书读,毕业后工作稳定,可我们怎么就这么不会想?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陷入了一个快餐文化,精神苦恼无从诉求的时代。我们到底烦恼什么?
想到为救国而四处奔走呐喊、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想到为着国家兴亡奋笔疾书的学子;想着被人欺凌打到在黑夜中的学者;想着为国家兴起奋斗在最前线的工人们,他们斗志昂扬、精神焕发、以苦为乐······
怎么到了我们这却是无所适从?高科技的发展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被呼吁着不要急躁、沉下心、要稳重的我们的想象是庄子口中的逍遥游。
我们被这个时代捆绑了,我们被自己束缚了,如果不是教育带给我们的弊病,也是我们曾经被捧得太高,被摔下来的我们需要疗伤,却找不到一块能让我们独自疗伤的地。
呜呼,哀哉,我们的烦恼不过是没有一个可以疗伤的地,因为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实在太嘈杂。
这大概是吐槽,接下来便是心灵鸡汤自我疗伤模式。就是这样一个循环。
突然想起欧阳娟老师的斥责:你们一直生活在五四以后一个大政治背景下而不自知。一切都不是你们脑中所想的理所当然,赶紧回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