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同学出作业
作业的布置,请究精细化。而传统的文言知识和字词练习,又得学而时习之,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理论,作老师的我们,又得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复习。怎么办?日复一复地晨练,反复地诵读文言和古诗,也不是一个办法,这样会让学生把晨读的重心全放在了文言和古诗词上面,从而忽略了更多优秀的现代文的阅读。如何让学生对文言知识充分掌握,又有时间诵读更多优秀文章呢?个人觉得应让学生自己对教材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有个透彻的自我认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大致说的就是他们那个时代读书,老师让学生来出题罢了。让学生出题,我觉得很新颖,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我们布置的作业,长期就是老师在说,反而忽略了学生,让学生出作业,让学生当老师,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无论如何,我得尝试一次。
我想,这次尝试就从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出作业:一是基础知识三道题,包括字音、字形、词义;二是古诗文积累,其中6句是机械记忆类,4句是理解填空类;三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注释,共4个。关键句子的翻译,共2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共1题。作业设计按30分钟的时间设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给出题学生进行检查,再由老师批改。
试验下来,我发现,学生对给同学出题这件事兴致极高(也许是初次吧, 觉得很有新鲜感)。我让学生花了三天的时间出了这样一套作业,然后再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拿出30分钟让学生完成作业,再留出10分钟,让出题的学生进行复核。结果,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这次定时作业中呈现出很多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一是,学生在准备基础知识题时,可说是翻遍了整个教材。他们在课后“读读写写”和课下的注释中寻觅,还专门找了些我平时上课特别提醒易读错或者写错的字、词。有的学生还专门找出了平时的“听写本”,专门在里面寻找易错的字词,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考住其他同学,我想这种故意的“刁难”也许对他自己或者其他同学来说,对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词义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二是,学生在准备古诗文积累时,可说是煞费苦心了。我总结了学生出的作业,真还有模有样,他们抓住了重点,难点。如学生在选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他们也出现了这样的作业:
请你写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兼具忧国忧民的诗句 , 。
在我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还提及到了一点,说他们喜欢出那种有同学容易写错的字的诗句,如“无为在歧路”的“歧”字,好多同学都喜欢写成“岐县”的“岐”;“寂寞沙洲冷”的“洲”字,好多同学都喜欢写成“州”。看来,学生在理解“洲”和“州”时,是认真听过我讲课的。他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查一下其他同学对这两个字的掌握情况。这无疑,也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三是,学生通过为同学出作业,难免自己会认真去思考每道作业的解题办法。我说过,作业出错了,作答的同学如果发现了就可以享受加分待遇,一处错误加0.5分。(这个分不是成绩得分,而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核分。)这样,学生在出作业时特别慎重,他们出的作业,首先一定是自己能做的,特别是解答题,定是我讲过的,或者书上有提示的,都是细心地在编制每一道作业。我想,这对学生自己来说,无疑是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检测,全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出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交流中学得知识,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我想,这也是我愿意看到的。
四是,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作业,让其他同学来做,对学生自己来说,总有一种成就感。这对他们养成一种爱读书,注重教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都是有益的。另外,不同学生出的题,真还体现出了作业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