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三十年,班长发起了聚会,筹备已然开始,有同学让我参加筹备组,我思忖着就自己这个性子,还是算了,便推掉了,参加就好吧!同学说,我自己也觉得是。
今天想起以前的照片去翻找了一下,确实还真不少,同时翻出来的还有一些信件和贺卡,都是读书时同学之间互相往来的。现在再看看这些信件,更加感觉到当初的不懂事,也感觉到自己的幼稚。也许这真的是和家庭教育有关,当初的我没怎么出过家门,没见过世面,很多事情想不到也不去想,而我的同学有的大我好几岁,有的是经过社会打磨后又参加高考和我做了同学,读他们的信现在明显感觉到他们比当初的我更成熟,考虑问题也更长远,我真的是自愧不如。
旧物上蒙着一层灰,看不出来,但拿在手上有感觉,这便是所谓的尘封了吧,时间长的证明。老师说让我把老照片带上,那就带上吧,我替它们擦净尘土,果然看起来清晰了一些。仔细看看班里大部分的人个人能得人人喜欢,何况我一不好看二成绩又不是太好,唯独好玩,这也不是什么优点。更何况我还是个上海妹,虽然作为上海郊区人我从来也不觉得上海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一出上海,这便成了一个标志,有的人便自然而然的有了成见。记得毕业好多年后有个东北的同学来上海,顺便过来见了个面,说起大学时别的女生都有谈恋爱,但看我却是没有这个意思,我说我知道自己总归是要回老家的,谈了有啥意义呢?他便点头道:也是,毕竟是上海的嘛!我说:跟上海无关,只是家里还有个从小瘫痪的哥哥,父母不能让我在外面落户的。他那时的表现甚是诧异,这个答案肯定是大出他的意外吧?他们定然是认为我是舍不得上海人这个身份,其实对于土生土长的我来说这个身份什么也不是,上海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只是家乡而已。但这么简单地事情很多人不明白不理解,直至现在我看网络上有很多言论提到上海及上海人依然是这样,实在是无法解释,也无从解释,夏虫不可语冰吧!
晚上睡不着,起来又写写今天的心情,希望接下来能有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