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实行垃圾分类一年多了,作为普通居民,深切感受到垃圾分类这点小事,给生活带来的一些深刻的影响。首先家里要添置相应的垃圾桶,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得改。垃圾桶添置事小,改变四五十年的旧习惯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本身便是轻度分类强迫症患者,很快适应了垃圾分类,糙男毛哥就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次,家门口垃圾桶撤走,只有小区门口才有投放点,要定点、定时投放真心有所不便。特别是有些体积大点的垃圾,要搬到投放点都成问题,就说家里花园修剪、清理下来的一些残枝败叶、破盆烂泥,好几次都得专门雇人上门清理。
当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还是必须有的。曾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生态文明进入到新时代,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佳的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自然文明改革运动。垃圾分类的内涵就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球人。我常和毛哥说:如果我们这个层次(知识分子)的人都不能正确认知垃圾分类的意义,又怎么指望全社会来推进这项工作?
推行垃圾分类,制定科学、合理、易懂的垃圾分类标准是关键。从几年来全国试点看,各种五花八门的分类,让普通人一度陷入了“垃圾分类”的焦虑之中,分不清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我们垃圾分类工作刚起步,过于精细的分类标准貌似科学、合理,实则操作性不强。比如,2019年上海推行的垃圾分类标准,频频上微博热搜,内容大多是表达困惑,不知道垃圾该丢到哪个垃圾桶里,甚至有人提出了用“猪分类法”来解决问题。我们浙江省现实行的是2019年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及其他垃圾4个大类,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个人觉得从垃圾最终“归宿”来理解这个分类比较易懂,譬如药品、杀虫剂、电池、荧光灯等含有化学成分、容易引起环境污染,最终需特殊处理的归类为有害垃圾;纸板、塑料瓶、玻璃、金属、旧家电、旧衣物等最终可实现二次利用的归类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废弃物、瓜果皮壳、剩菜剩饭等,最终可通过集中处理制成肥料或转为沼气用来发电的归为易腐类垃圾;除去上述的难以辩别的就归类为其它垃圾,最终拿去焚烧发电、供热,所以这类垃圾尽量沥干水分。
不知大伙是否有同感。在这四类垃圾中,最恼人的就是易腐垃圾了。因为实行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后,有时一丁点果皮菜叶的没有及时扔,夏天时那气味可不太好闻。别急!马上向大伙安利个神器——厨余垃圾处理器。简单科普下,厨余垃圾处理器就是在水槽下方安装个粉碎机,将易腐垃圾通过水槽塞进去,粉碎后冲入下水道。我家安装使用一年,体验感就一句话:不用不知道,用了离不了。那么如何选购厨余垃圾处理器?市场上可谓五花八门、价格参差不齐,多数商家吆喝的卖点一是粉碎效果(功率)好,二是噪音小。本人亲测感受,功率确实要大点,噪音可忽略,因为每次粉碎时间几乎是以秒计算的。如果考虑到安装和售后,建议在实体店购买会好些。插播一句:厨余垃圾处理器是电器、是电器,装修时千万记得在厨房水槽下留好插座哦!
放眼全球,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代表有日本和德国。日本从1980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的垃圾分类条款有500多项,分类之细堪称极致,譬如口红属于可燃物,但是口红用完后的口红管则被划分到了“小金属物”一类。袜子,如果只有一只则属于可燃物;如果是两只,在“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的情况下则属于旧衣料。在日本,你如果不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将会面临巨额的罚款。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回收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进行大量的科普,还建立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帮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在每个街区都有与每一种垃圾相对应的、特定颜色的垃圾箱(这点咱也做了)。金属、塑料瓶、废旧家具以及二手衣物等垃圾,有特定的回收渠道。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有玻璃品以及塑料瓶回收的押金体系,居民在超市或其他固定收集地点可以退还瓶子拿回押金,提高了民众的积极性。垃圾分类在德国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刚起步,全民认知还很不到位,仍处于政府强推阶段,暴露的问题不言而喻,要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从被动分类到主动分类还是任重道远。长远看,一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认知,让大众对垃圾分类知识耳熟能详。特别要注重从娃娃抓起,通过父母和老师言传身教,将垃圾分类意识根植在孩子内心。二要出台乱扔垃圾的惩罚措施。毕竟人的惰性是天生的,有些问题不能自觉完成,就得依靠法律的威严。三是尽快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补,将积累的有益经验进行推广。
总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素质参差不齐,要实现全民、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