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生于江西修水,父亲和舅舅都是诗人。尤其是舅舅李常,与苏东坡是至交。母亲李氏也熟读诗书,温柔娴淑。黄庭坚在这样的书香门弟长大,骨子里就有了儒雅之气。
修水那地方的确很美:小河弯弯,溪流淙淙,绿树挺拔,修竹俊美,庭院深深,竹林幽幽。加之这里文人聚积,诗风浓郁,故而民风纯朴,邻里和睦。
黄庭坚在优美的环境和各种诗书格律的轮番浸染下,很快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聪慧来。
他5岁就能熟背五经,八岁时,作《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一个乳娃娃,笔下流露出来的坦荡安然,连成年人都难以企及。
这首诗立刻惊呆了那些自命不凡的大人们,一时间家喻户晓,大有天才少年的磅礴气势。
黄庭坚十四岁的时候,父亲黄庶死了。家中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了。黄挺坚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众多弟弟妹妹。家道中落,他只得随舅舅外出求学。
当时的社会,文人墨客频繁出入风月场所是稀松平常的事,舅舅李常也不例外。耳濡目染之下,情窦初开的黄庭坚也开始出入构栏酒肆,写了一些软浓诗文。舅舅李常一见到外甥势头不对,立马紧张起来。经过连续不断的旁敲侧击,适时引导,倒也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来。
嘉祐六年,17岁的黄庭坚随舅父游学淮南,逗留扬州。在一次赏菊诗会上,李常的老诗友孙觉见到了黄庭坚,他清秀的容貌,非凡的气宇,优美的诗文、出众的书法都令孙觉很满意。这分明是一个潜力股啊,他一心要把自己的女儿孙兰溪嫁给他。
黄庭坚早就听说孙小姐模样乖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举止谈吐端庄大方。她的刺绣更是兰城一绝,兰花绣得栩栩如生。
能娶到家世这么好,容貌这么美,心又灵手又巧的佳人,黄庭坚当然求之不得,自然满口答应。
一对年轻人一见面,黄庭坚就走不动了。“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秋波。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就这样,十九岁的黄庭坚,娶了十五岁的孙兰溪。
作为男人,自然不能总沉溺于花前月下,他要养家,要考取功名,要做官。黄庭坚开始往来奔波于乡试和礼部试的路上,从分宁到洪州,从洪州到汴梁。陆路水路,舟车劳顿。每次出门,走上几月是常有的事。
时间当然不能白白浪费在路上啊,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博采众长,学学书法。每当走到有古碑的地方,黄庭坚就放慢行程,去观摩字迹,拓下铭文。
几年后,通过了科考,终于可以当官了。他的第一任仕途之路,是从汝州的叶县开始的。
二十三岁的黄庭坚带着娇妻去汝州报到,马背上驮着的是笔墨砚纸。
爱玩儿的天性再次暴露无遗。过河、入林、登丘,造访城市与村落。他们跳到水中捉浪捕鱼,跑到林里赏竹听涛,坐在山坡上看花香漫漫,走进小山村寻古探幽。春花秋月,冬阳夏雨,看山看水,听风听涛。
他们边走边玩,边玩边走,体味异域的风土人情,品尝他乡的风味美食,聆听宛转的俚语乡音。这段路,他们走得反反复复,磨磨蹭蹭。到达州府的时候,竟然比报到时间晚了一个月。领导很生气,黄庭坚直接被判入狱三十天。
因贪玩儿而被上级责罚,黄庭坚也算开古今之先例了吧。
好在,娇妻孙兰溪一直陪着他。蹲小号也是幸福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出于无奈,就是为了投奔仕途。唐宋官员,尤其于此。官员们升迁或贬谪,驮着文房四宝,寻古碑,观摩、拓片,在山里荒店里借着豆灯,练练手,甩甩墨,写写诗,撰撰文。也属于一种由环境衍生的时尚吧。
小两口很恩爱,很开心,唯一遗憾的是,缺一个小孩子。
叶县地僻,缺医少药,孙兰溪本就体弱,又一路奔波劳顿,水土不服,一病不起。医生回天无力,年轻轻的女孩儿,竟殁了,年仅22岁。
失去爱妻的黄庭坚跌入痛苦的深渊。
“永怀玉树埋尘土,何异蒙鸠挂苇苕。衣笐妆台蛛结网,可怜无以永今朝。”
黄庭坚伤心啊,过了几年的单身生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0岁时,他续娶了20岁的谢氏,第二年谢氏生下一女,唤作睦娘。不幸的是,生下女儿没不久,谢氏也得病死了。
之后,侍女石氏成了他第三任妻子。石氏出身低微,没读过什么书,但天赋不低,与王朝云谈佛论道,深得朝云敬重。几年后石氏生下儿子黄相,这也是黄庭坚唯一的儿子。
黄庭坚笃信佛教,一直认为自己的前生是个喜食芹菜面的美貌女子。对舒州境内的山谷寺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向往。便自号为:山谷道人。
再后来,他和苏东坡相继入京为官,正式拜苏东坡为师,那年,黄庭坚41岁,苏东坡49岁。
也就是这次拜师,让他在党派争半中屡受牵连,连遭贬谪,受尽辛苦。
他被看成跟苏轼一伙儿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旧派党人。先被贬涪州,再被遣至更荒远的戎州。
直到徽宗即位,黄庭坚再次被起用。然而仕途之路一波三折,没多久,他又被以“幸灾谤国”的罪名,除名羁管至宜州。
宜州地僻人稀,连住房都找不到,黄庭坚只好在一座破落的古城楼上栖身。直到60岁去世。
人的命运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是你不找事,事就不来找你。即使你做到了洁身自好,命运也会在你没防备的时候,冷不丁给你使一个拌子。而你,或许连作俑者的影子都看不到。
悲哉,人生,善哉,人生。
世事无常,真应了他那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