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时候,我们把挫折变成了灾难。
我有一位朋友,在一家当地的国企里工作,有一天,朋友约我一起吃个饭,聊聊天。我爽快地答应了,想一想,好久没有和这位朋友一起吃饭了。
来到约定的地点后,他说吃什么,我随便点了几个以前我们俩常吃的一些菜,要了些啤酒,然后,开始聊天。
各自说了近况后,转入正题,我说:“今天怎么想起来一起吃个饭?是不是有什么事?”
朋友叹了口气,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后说:“最近工作干得没意思,和我一个部门的同事,受不了领导,都得抑郁症了,回家休息半年。”
我心一惊,“抑郁症”这样的事情尽然会在我周围发生,“抑郁自杀”的各种报道常常听说,一直以为这样的事情“活在新闻联播里”。
我说道:“不会吧,干的不爽就不要干了,国企还不是大锅饭,总会有人干的。”
朋友说:“也是,我部门那领导确实挺贱的,找你出来好好骂骂他,哈哈。”
我说:“好吧,我和你一起骂,哈哈”。
于是,两个人开始喝酒,吐槽,骂骂那些“贱”人,然后,各自回家,睡个觉,起来后继续第二天的生活。
回想自己的生活,亲人朋友们的生活,看着周围陌生人的生活,不禁觉得,有时候,
我们把挫折变成了灾难。
- 有些人把自己的挫折变成了自己的灾难。(比如我朋友的同事)
- 有些人把自己的挫折,变成了他人的灾难。(比如,马加爵,药家鑫)
二、为什么我们把挫折变成了灾难?
环境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自我的压力,我们可以找到千万个理由去解释。
没错,正如我们找的各种理由一样,是我们的“解释风格”会让“挫折”变成“灾难”。
- “积极心理学之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率先对“习得性无助”概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若是长时间地在无法控制自身环境的条件下,一部分人会放任自流。即使条件恢复正常,他们再一次拥有了牟取利益、避免疼痛的能力,他们也不会再采取行动了。他们学会了“无助”。
- 塞利格曼观察到,对人类而言,习得性无助一般是人的“解释风格”在发挥作用。所谓“解释风格”,就是人们解释负面事件的习惯。
轻易放弃的人,在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环境下也无助的人,会把坏事解释成持久的、普遍的、内在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负面情况会持续很长时间,所有的环境都是这样、而不是只有当下的环境如此,要怪只能怪他们自己。
塞利格曼发现,消极的解释风格,即习惯性地相信,“是我的错,它将永远如此,它会破坏我所做的一切”,很伤人的元气。它会削弱绩效,触发抑郁症,把挫折变成灾难。
三、怎么才能不把挫折变成灾难?
1、把“消极”的解释风格--变成--“积极”的解释风格。
- 积极的解释风格,就是事情是暂时而非永久的,特定而非普遍的,外在而非内在的。
比如:如果你是汽车销售人员,向客户推荐新款车型,客户无缘无故地对你销售的车提出各种意见,你百般说明,而客户不耐烦,甚至开始对你的销售指手画脚,最后也没有买车。
遇到这种事。
个人消极的解释风格是:客户怎么老针对我,是不是我哪里不对,是不是我不适合销售,将最后的归因为“我不行”。
个人积极的解释风格是:客户或许今天不高心,我成了他的出气筒,改天客户高兴了,或许就买了。
保持乐观,乐观不是一种空洞的情绪。它是一种催化剂,能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坚持下去,保持稳定,它还强化了我们对环境施加影响的信心。
记得把消极事件解释为积极的事件。
2、掌控自己的目标。
工作生活中,目标,绩效常常是其他人或企业给你定下的,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有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外在的评价标准有时不是简单的数字,百分比。
所以,掌握你能控制的目标,关注自己能做的、能改变的,你才会更快乐,更幸福。
下面是对目标进行修订后,你可以掌控的目标,记得,去完成你能掌控的。
3、调适限制性信念。
在职业中,在生活中很多信念都是限制性信念,要懂得“放自己一马”,调适这些信念。
比如:
人生路漫漫,别让挫折变成灾难,用积极的解释,积极的意义让我们拥有幸福的人生。
你的喜欢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记得点个喜欢再走哦。
鸡汤、干货和朋友你一起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