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的班会课讲起。
班会课伊始,为十一月班级远志少年颁奖,分别是徐天行、陈弘霖、方尧、陈织云、郑瑞涵和陈熙媛获奖。由于陈织云和郑瑞涵去参加了校大队委的竞选,因此我让剩下的四位同学进行了简单的感言。陈弘霖熟悉的开头引起了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我还是认为班里的卫生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实在积分的过程中,卫生责任的缺失是很大的原因,但愿笑过以后,有同学能发现自身存在的责任感缺失问题,在劳动方面多加强吧!方尧则提出了纪律上面的失分,结合连续三次获得远志好少年的陈熙媛发言,不难发现,能够在集体中脱颖而出,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并不需要去想办法加很多的分,只要把一日常规做好,就自然而然可以淘汰掉很多不自觉的同学,取得领先了。
第二个环节,我们对一二九活动的成功进行了复盘。当《光亮》在舞台上响起到结束,短短的六分钟里,一句“六百年一粟,沧海一梦”,也让人思绪万千。我问同学们的核心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在这次合唱比赛中取得成功?是一开始就提出的明确目标,拿下最佳歌声奖?是合唱王老师的帮助的指导?是有李文岳妈妈、张弋皓妈妈、张子悦妈妈、厚语绮妈妈、方尧妈妈、张珈瑜妈妈等家长的奉献支持?是来自26班同学们的帮助?是自己的专注、团结、付出和信念?是陈言嘉、张弋皓、杨添麟、郑瑞涵等同学的有担当?还是厚语绮在舞台上的冷静应对和快速反应?原来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其实有时我总是带有些个人情结,例如八年级朗诵比赛,曾经让钱彦霖一个人去朗诵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而今年,我又在一众的歌曲中,挑中了周深的《光亮》,《光亮》是周深为纪录片《紫禁城》演唱的主题歌,其灵感来源于纪录片第六集《余晖》的内容。这是一首很难的作品,当多个声部练习的时候,更是压力倍增,但我在听完后依旧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它。歌曲中的念白“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引用了苏轼的名句,我书房里挂着的书法,也是《定风波》。
我喜欢让我能够有所感的执着,同《春天,遂想起》一样,这首歌宛转悠扬却不失坚毅深沉,以“光亮”为主题,表达了人类在世界的大规则中生存,哪怕在毫无胜算的前提下,在无法改变的命运面前,也要依然坚持努力,寻找生命的一线生机,不放弃寻找“光亮”的希望。这种主题让人联想到中华民族身处逆境时的不屈精神和豁达态度,可以说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幸运的是,25班同学的合唱,用我们自己美好的声音,呈现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充满光明与希望的音乐世界。我知道音符是温度的,如果认真聆听,乐曲也能让人获得启发,光亮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提醒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和勇气,用尽了全力去回应生活中的挑战,史铁生不是说“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吗?沧海桑田,鼓起勇气,致渺小微弱无畏却不问宿命的你。不知为什么,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想到在长乐的那场大雨,淋着大雨奔跑的记忆,还有雨过天晴后那绚烂的烟花……
最后,通过对成功的迁移,我将这一个月的主旋律确定为期末复习,借助期末十项竞赛细化要求,心无旁骛,用尽全力,努力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