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御天下之才,偏偏一笛腰间插,潇洒于世间。这是《有翡》中谢允的模样。
他手中的那个笛子,也大有来头。
看着像段中空的树枝,朴实无华。但这个东西在古代是用丹顶鹤的尺骨做的。非王公贵胄无福消受。
因为此物并非只是一种乐器,更是与祭祀有着莫大的关系。
仙鹤生长在人间,却能翱翔九天,是连接天地的圣物,通过它可以实现天人对话。化其骨为笛配一个末世王孙身份,相得益彰。更难得谢允精通音律,物尽其用,不使灵物蒙尘。
历史上的大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英雄数的过来。要是再兼精通艺术的就更加凤毛麟角。
谢允在历史中的原型也就那么几个。
唐玄宗。唐玄宗能文能武,还是个音乐家,尤其擅长笛子。能吹鹧鸪飞,首创梨园行。虽不是末世帝王,可煌煌大唐确是在他手里由盛转衰,这倒是和谢允公子一个路数。
同样一肚子鬼点子,相传张良也是个吹笛子高手。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便是张良用萧伴奏的:八月十五秋风凉, 丈夫征战奔异乡。 佳人夜夜守空帏, 红罗帐里泪汪汪。 秋风阵阵吹征衣, 十年河东又河西。 黄沙堆堆埋白骨, 爹娘盼儿无归期。 归无期,战无期, 千里从军几人回? 爹老娘病无人管, 儿女相见不相识。 这歌词狠不狠,再配上凄美的笛声,楚人终于三三五五的开始溃逃……
最像是谢允原型的人应该是桓伊,年代也接近——东晋名将,与谢玄、谢琰齐名。淝水之战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一战功成。
桓伊善吹笛,江左第一。也是音乐家,善编曲。
这样一位豪气干云的将军,却情感丰富,甚至气质忧郁。他听人清歌,常情难自已。"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谢安称他“一往有深情”。成语“一往情深”正出自此。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桓伊素有雅量。王羲之子王徽之入京途中停船暂歇,听说桓伊从岸上经过,便派人传话要求桓伊吹笛。双方本来素不相识,王徽之仗着自己门第高贵,出言更像是在使唤奴仆。可桓伊并不深究,不言不语,为其作《三调》,奏罢各自离开。所作只之曲据说是后来的《梅花三弄》。
淝水之战后,桓伊在江州上任,宽仁为政,与民生息。
这样一位集文智、武略、雅量、胆识于一身的将军不愧为完美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