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为什么会有官场小说?
因为很多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热闹,而官场里的人和事,总是能让人细细咀嚼,琢磨出许多味道。有了受众就会刺激创作,于是各路作家都会写写官场里的事情,让读者们隔岸观火的去看那一群人的孤单。
what-官场小说写的什么?
官场就是名利场,一个官员的升迁与放逐,一个群体的改革与发展,都是官场小说涉猎的内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人多位少的官场,更时会时刻上演一出出阴谋与阳谋交织的悲喜剧。
这样的悲喜剧里没有风花雪月,也没有血腥与仇恨,有的只是主人公为了得到一件事物所做的努力,要发动自己能发动的所有资源去攻克一个难题,但在这攻克的过程中,还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暗斗而不能明争,看客们看的也就是这暗流涌动里,一个个人物的得意和失意。
who-官场小说写给谁看?
官场小说的受众群体很大,不过大多还是跟体制有关联的一群人才是最忠实的读者。
新进入体制的年轻人,没有人教他们怎样处理与同事、上级、其他单位人员之间的关系,而官场小说里就有答案。
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总会在自己郁郁不得志时,看看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沉沦的,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找到身边人的事迹。
经常跟体制打交道的生意人、边缘一点的教师、医生,只要与体制搭上关系,就离不开“人与人的政治”。
有人说政治是没有流血的战争。而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群体、有矛盾冲突,有派系斗争。这些斗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波及到自身,于是看一看别人的故事,结合下自己的实际,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which-那些官场小说值得看?
官场小说一直很火,从当年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到后来的《二号首长》,小人物的发迹与高层的斗争永远是读者们最关注的。
我始终觉得,能写出官场小说的作家,一定是对人对事观察入微,能从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洞察人物内心深处的兴奋与不安,才能举重若轻的把一个人物的经历,套上一个虚构的地域环境,来反映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这样的小说,网络里那种口水文作者是万万写不了的,能写出来的,也都是成名的大家,结合到自身或他人的例子,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小说。
刘震云的《单位》、《官人》,王跃文的《西州月》以及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国家公诉》和去年最火的《人民的名义》等等。
看了这些,应该会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更深一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