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下午我观看学习了“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第二场:新父母,新德育”线上直播培训。这场培训共有3位老师做了专题分享,听了老师们的讲座,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母在孩子的人生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绝对少不了的。现在想想,从女儿踏入小学的那天起,我就经常对老师说:“老师,在学校这孩子就全交给你们啦,拜托啦!”其实潜台词就是“学习有老师管,与我无关了”。放学后又有她奶奶接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我可以专心上班,是多么省心啊!可今天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深深地感到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有多么重要与必要。
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未来一代的精神风貌,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而教育的内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则起着奠基性的、终身的作用。以前老一辈人经常说“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但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真的对吗?打了孩子,就能改掉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吗?打了孩子孩子就能好好学习了吗?这真是需要我们去反思。
其实对照于此,我感觉自己平时做的、说的,真是不够好。曾几何时,我望女成凤,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她练舞蹈,为的是满足自己气质不佳的遗憾,不希望自己的气质不佳在闺女身上重现;让她练跆拳道,为的是让孩子有种我从小就羡慕的“帅帅”的感觉;让她学画画,满足自己儿时绘画艺术的梦想......现在想想,这一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意愿来的,过度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随着年级的升高,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加上作业量的增加,孩子经常是家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有时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就和骂街一样,甚至拳脚相向。听了老师的讲座,我不由得反思,这样孩子能感到学习的幸福吗?记得以前上学时学的《孔子·学而》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应当之快乐的呀!所以我们做父母的真的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
作为家长,我们也更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正确的家教观、儿童观、成长观,学会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学会与老师相互沟通进行合作。我知道:只要开始,就不算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这不仅仅是自我安慰,而是今后陪伴孩子阅读、写作、成长的宣言。为父母者,必须提升自己,与孩子共成长,同提高,享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