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疯哥的书课研习社里,阅读+演讲+写作,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群里看到一颗颗愛的种子在发芽生长,无比欣喜。
心定福至。昨天聊天,我说,我最大的优点是每个选择都遵从内心,还好每一步都让自己更好更喜悦,最大的死穴,仍然是太由着自己半点不将就。
最近阅读《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武志红老师的著作,一如既往深入浅出的把晦涩深奥甚至有些神秘的心理学写的特别大白话,看得懂,能落地。
看到尊重自己的感受小节,特别有触动。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他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教诲来自于父亲,这个教诲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什么是感受?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东。
印度这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感受就是你与事物建立关系一刹那的产物。
你的感受其实就是你与某一事物的链接,且这个链接是最可靠的。
我们发现:
头部的感受常常和对别人的不好评价联系在一起
胸口的感受是关于爱与非愛的
而小腹部的感受则和力量有关。
我又想到了文斌老师潜能训练时,体验过的腹沟通,其实是相互连通的。
巧合的是武志红老师的父母在他小时候,特别尊重他的感受,有段时间不爱吃饺子,于是妈妈给他单独做面片。
看到这里,我的心一颤,原来我也是这样被父母宠爱的孩子。
可能天生南方人,从小不爱吃面条。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肚子饿的咕噜叫,可能父母赶着时间忙农活,那一顿饭就是面条,我气呼呼说不吃面条。于是,妈妈不顾劳累,去隔壁婶婶家盛了碗米饭为我做炒饭。后来,只要家里做面条,妈妈都会在上一顿多煮一碗米饭,留着下一顿单独为我做炒饭。当时只道是平常,如今回忆都是爱。那时候家里四个孩子十多亩田地,不尽的家务和农活,回想起来,这碗借来的米饭,是妈妈最深的愛和最素朴的对我感受的尊重。
幸而家风代代传。当我做了妈妈,还是创业女强人妈妈,免不了虎妈的爱,好在且行且觉且修,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做喜欢的自己。只有如此,孩子心中才会生出茂盛庞大的根系,去任何喜欢的一件事紧紧的抓住大地。
饭后茶余,小哥哥也曾说,我有这样的爸爸妈妈,很幸运。
秋天还没来得及东湖骑行磨山登高,冬天的雪花已飘洒。
遥问候我儿冬衣保暖,发来一条暖心的小视频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忽然泪满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