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组织部门,就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撑。
培养年轻干部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确保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拓宽渠道发现识别选好苗子。建立常态化发现储备机制,多途径、多渠道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基层调研发现一批。通过谈话调研推荐、广泛听取干部群众评价、面对面交谈了解、实地查看工作成效等方式,主动发现识别政治素质强、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招考招聘引进一批。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干部招考、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等方式,每年有计划地招考、招聘、引进学历素质高、有热情、有活力的年轻干部,不断盘活年轻干部“源头活水”。重大一线识别一批。注重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考察了解年轻干部的现实表现,及时发现识别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急难险重任务中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年轻干部。组织择优推荐一批。乡镇、部门党委(党组)根据干部德才素质、工作表现、能力水平等,择优向推荐人选,及时将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组织视野。动态分析研判一批。对调研发现、组织推荐、一线识别的优秀年轻干部,持续跟踪了解,定期掌握表现情况,动态调整,对综合表现优秀的及时补充,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梳理调整出去,实现动态补充、定期调整、有进有出、优胜劣汰。
实施岗位锻炼墩苗历练增强本领。坚持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工作能力。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连续开展“四个一批”活动,每年集中调训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军事训练、观摩学习、重点项目攻坚等活动;每年选派一批德才素质好、业务能力较强但缺乏领导岗位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挂任局长助理、书记或乡镇长助理;每年择优使用一批在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激发队伍活力。
强化监管严管厚爱把好关口。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严管厚爱结合,将管理监督的触角延展到年轻干部成长全过程,从严落实日常监管各项措施。不定期开展乡镇、部门综合分析研判,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了解现实表现,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认真办理信访举报事项,规范信访查核流程、时限及报告撰写等工作,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及时提醒干部整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干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收集政法、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反馈的问题,建立干部负面清单,在干部使用上严格审核把关。
搭建平台及时精准选拔任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旗帜鲜明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践、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及时“压担子”。有计划地拿出部分乡镇、部门(单位)正职等重要职位,打破隐性台阶,从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择优选拔,让其在关键岗位历练提升,切实做到用当其时。任职经历单一的干部交流“搭梯子”。建立健全干部基层一线选拔链,对新提拔的县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如没有乡镇工作经历,原则上安排到乡镇任职,在基层进行培养锻炼、历练成长。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因才“选位子”。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经合考虑人选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能力水平等,择优选拔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从事专业性岗位,切实用其所长、用其所能。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提拔“上台子”。对长期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勤恳敬业、群众反响好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对“躺平式”“混日子”年轻干部,及时调整岗位,使“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