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彩云之南,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天空是如此蓝,日照是如此长,雪山是如此圣洁,它无不令人向往。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有花都春城昆明,有苍山洱海大理,还有玉龙雪山丽江……五月中旬来此,逗留数日而有余感,暂且小记于此。
壹:昆明风正好
有人说,五月的昆明是明亮的,是丰满的,是让人动容的。这听起来十分美好,暂且听信一回,走进了这里。
7点半左右,乘公交44路从昆明站抵达海埂公园。这里的风是柔的,被风拂过,舒服爽快。走在堤岸边,不时你能听到来回有节奏拍打堤岸的水声,声声清脆入耳,这是来自滇池的水。
滇池的传说,以前昆明是一片干旱地,一个青年猎手因救龙海三公主而被东海龙王化成了一条小黄龙。化成小黄龙的青年猎手因思念妻子吸了一肚子海水飞回昆明,此时他的妻子已经死了,青年猎手悲痛万分而撞山而亡,他吐出的东海水化成了滇池。如此说来,滇池应该是带有海水的咸味?不过时间是化咸为淡最好的催化剂。
长长的堤岸,沿着这堤岸慢慢走着,呼吸着滇池水边的空气,环视着对岸的西山,只想压着步子走。路边石凳错落有致,你总能随时停下来休息一下,不急着走,只是坐下来欣赏一下眼前的风景,就这样就感觉满足了。近距离观海鸥,此时的海鸥很安静,没有自由飞翔时的活灵,不过也呆萌呆萌的。心愿长廊,在这里,写下“开心、健康、美满”致自己及家人,此时风正好。
想来教场中路找蓝花楹。从人民旅游消息得知,此时昆明蓝花楹正盛,最佳在教场中路,于是便来了。到现场,有看到路两边正开着的蓝花楹,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盛而簇拥,总让人有点意犹未尽。好在路边发现了一家九味小锅米线,些许满足了一下味觉。
昆明之地有“一文一武”,“武”指的是昆明陆军讲武堂,“文”就是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大,绝对是中国教育的一张大写名片,它的治学精神是长留青史的,它的国家民族情怀、和平民主意识也足以令人动容。如今走进历史纪念馆,重温西南联大的变迁史,它散发的精神仍然令人动容。它的成立是顺应国家民族抗战需要,为避免日军破坏教学秩序,清华、北大及南开合建国立西南联大,1938年校址从长沙迁移到昆明,本部在如今云南师范大学(该校是1946年西南联大留下的师范学院发展起来的)。战火纷争中,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教授学者力排众难组建西南联大,保障教学正常开展,大力培育了众多有重大影响力和重大贡献的人才。西南联大“一二一”运动反对内战、维护和平民主的精神更将被历史铭记,更会被后人学习与倡导。
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培养了朱德、叶剑英等数十位将帅人才,被誉为“百年军校,将帅摇篮”。该校学生当时的学习安排为“三操两讲”,“三操”即早上5点起床长跑、下午集体操练、晚上集合演习,“两讲”即上午两节术科课、两节战术课。学习生活严格有序,以军事操练为主,辅以文化课。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的教员多为同盟会会员,因而该校学生革命性很强,讨袁护国运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翠湖公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旧址对面。主体是一个湖,多种绿色植被点缀其中,现在里面娱乐休闲氛围较浓。一瓶普通矿泉水7元,这是从小商铺旁经过偶尔听到的。里面各种游船等娱乐设施充斥其中,各种“特色商店”琳琅满目,数不尽的“吊胃口”广告。正值中午,气温较高,我在湖边找了一处空石板凳坐了下来。风正好。坐会后,见有很多人来“抢位”了,于是起身往园外走去。
光华街,是目前唯一保留的昆明老街。从正义路走进去,光华老街不长,说得上特色的就是云南米线、沱茶、药材,其它基本都是外来品。老建筑只是修缮了部分,还有部分建筑还处于封存状态或装修中。希望下次再来,那时这里古香古色,而不失活力。
有人说,在云南,吃在昆明,这意味着美食在这里。我开始做了美食攻略,但吃了小锅米线、烤饵块后,我开始有点怀疑了。开始认为,汪曾祺回忆录中的昆明味道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地域不同,感情深浅不同,口味自然也会有差异啊。我想汪曾祺放肆夸昆明美食,也难免不是他对昆明对西南联大的爱之切,毕竟他这里学习生活数年了,人即便离开这里,情感会随着时间发酵而变得愈加浓烈。
一天昆明,实则有点短,昆明的味道不足以尝尽,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深度游,相信下次会有另一番情绪!
貳:洱海环行
大理,是云南的城市名片,也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甚至声誉世界,它让多少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或心心念念。来大理,且为完整体验一次洱海环行。
由于住宿大理站周边,早上便选择了从洱海公园出发。从南大门的石阶登上洱海公园,园内空气清新,走在景观步道上,我尝试着多呼吸几口,十分醒脑。来这里,其实想从这里开启洱海环行。于是,边走边寻找靠洱海的地方,这便是滨海大道。我从东大门出来,绕行了一条路,便进入了滨海大道。
之前对洱海环行稍作了攻略,自行车、电动车、汽车,各取所需。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行走自由,我选择了电动车。临时找了一家租车行,刚进入时,一位挂着单反相机的大哥正在选交通工具,由于未带驾驶证而放弃了开汽车的决定,最后跟我选了同样方式、同样款型。据说一节电池不能满足整个环行任务,我果断选择了两节,每节租金60元(跟网上价格一致)。听完老板简单叮嘱,我便开始动起来了,因为我知道只要沿着洱海走就对了。
从洱海公园滨海大道逆时针环洱海前行,走环海东路、大丽路,经海东镇、海印村、挖色镇、双廊古镇、喜洲古镇、大理古城,全程大约九小时。两节电池完全可以支撑全程。从洱海公园至双廊古镇附近,也就是前半程,基本挂着“L”档。后半程以“S”档为主,耗电量较大,终于把第两节电池用上了。
带着未知踏上了洱海环行路,看到了清澈的洱海水、盛开的蓝花楹、古戏台。看到了洱海边闲钓的渔民、正田间劳作的白族妇女、一路以最美照出现的游人。走进了南诏皇家寺院罗荃寺、小普陀海印村、双廊古镇、喜洲古镇、大理古城。吃了烤乳扇、腊肉炒芦笋、原味云南米线,喝了大麦茶。途中,感觉都很在线。
一路电动,走走停停,自由行走。从洱海公园至双廊古镇附近,沿途大部分是靠着洱海边行走,蓝天、白云、洱海、公路,相映成趣,洱海的美也在这里。
叁:美在丽江
一曲丽江之恋,娓娓道来,唱出了丽江的美而圣洁!来到这里,走茶马古道、看丽江千古情、登大美雪山、访大研古城木府……
(一)茶马古道
拉市海茶马古道,曾是木府与朝廷来往运输的通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路段。在这条古道上,发生过无数马帮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如今,骑着马踏上这条古道,第一次的体验是新鲜的。开始骑马,有点不适应马的节奏,诚惶诚恐。走了会儿后,就不那么忐忑了,尝试着去掌握节奏。若是懂点马语,古道上下,自由行走。整个体验1小时左右,中途为了加点马力还给马喂了些玉米粗粮。
(二)丽江千古情
看丽江千古情演出,应该算是计划之外。从茶马古道回来后,本是去探访木府,但同行伙伴有人多买了一张丽江千古情演出票。“一生必看一次的演出”,这是《丽江千古情》的广告,实际它的口碑还是非常好。因此,果断选择了看演出。
买一张《丽江千古情》票,还附带看了《大地震》、《丽江恋歌》。《大地震》是对汶川地震情景的部分再现,虽然11年已过去,“倾听”一幕的出现仍然是震撼人心的。俯下身,听来自土地下面的声音,努力寻找活着的生命。《丽江恋歌》是户外实景歌舞演出剧,以藏族小伙阿布达与纳西族女子嘎吉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歌颂自由爱情与大义,同时也讽刺了族长的封建迷信思想。
而《丽江千古情》是围绕丽江的本土故事形成的情景剧,由“纳西族创世纪”、“泸沽湖的女儿国”、“马帮传奇”、“古道今风”及“玉龙的第三国”四幕组成,故事精彩纷呈,道具与演员构设的场景想象力十足,演员情感饱满,这是演出很成熟的一部剧。不过看完这剧后,我有了新的认识,美好的爱情不会发生在丽江而将是在香格里拉。
(三)大美雪山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地,是一座有故事的神山。木增土司曾在这里“骑虎仙行”,数千纳西族男女选择魂归雪山,骨灰留在雪山作为纳西族人对土司最后的礼敬。既然来了丽江,不拜拜这山,回去也是一种遗憾。据说,玉龙雪山的最高峰扇子陡因为地理环境复杂,目前它还是尚无人征服的处女地,而我们登顶的是海拔4680米的雪峰。
为了避免排队等待时间过长,早上七点半左右就来到了山前。很幸运,大概半个小时就坐上了上山的大索道缆车。十几分钟后,一部缆车就把8人送到了徒步登山入口,这个过程没有缺氧反应。开始徒步登山了,后面要挑战的900个木阶,考验的是身体和心理抗逆力。出发前,处于安全考虑,将提前备有的氧气瓶打开,连续吸了几口。沿着上山的木梯,边走边看,有时因为眼中风景太美而忍不住拍照,想留住这心动的瞬间。
其实,多看看周边的风景,特别是雪、山、蓝天、白云,还加点故事想象,或许静态的雪山会更加诗情画意。这招还能够很好地转移注意力,一时可能就会忘记身体的“高原反应”。当然,心理情绪即使再强,也不能单独抗住因海拔升高带来的缺氧反应,因此稍感不适时我便会拔氧气瓶,还会补点士力架,这些方法真是立竿见影的。
登上山顶,消耗了一块士力架、半瓶氧气,没有预期中那么困难。同行5人,3男2女,相比他们的反应,我感觉自己前半程的调整还是有效的。来一次丽江,登上一次玉龙雪山4680峰,这是值得纪念的难忘时刻。此刻,啥也不说了,对着雪山大喊几下,“我们来了!”,与雪山合影留念。上山不太难,下山就不难了。从雪山顶下去,海拔在下降,氧气瓶基本用不着了。不过,坐缆车下去时,因缆车下降速度较快,海拔高度变化,身体内外部气压也在不断失去平衡,需要靠张嘴来缩小内外气压差,缓解耳鸣问题。
雪山脚下,便是蓝月谷,它主要由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及听涛湖四个湖面组成。蓝月谷,配一段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选文,“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可谓美文美景相得益彰,更美了!到蓝月谷时,正值中午,气温高,太阳光线强,没有打算走完全谷。边走边看,有时会踩着湖中露出水面的石头去尝试走另类的路,结果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视角不同风景自然也会不同。
镜潭湖,“潭水清又亮,赛过小铜镜……”,最佳在“三瀑叠翠”。看着高处之水流下形成瀑布,击打石头而发出清脆响声,人不自然地就想靠近。蓝月谷的水,蓝而明亮,虽不能饮用,但还是偷偷在里面洗了下脚,凉爽够味!
玉龙雪山,玉龙看见白云的地方,美!
(四)南有木府
木府,是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府宅,也曾是丽江大研古镇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足见木府宫殿建筑工艺及美学价值之高,兼具厚重的纳西族文化内涵“知诗书好礼守义”。
木府门前一石牌坊一石碑十分醒目。一块玉石牌坊,石上刻有“忠义”两字,据说明神宗钦赐的。一块石碑,石上鎏金四字“天雨流芳”,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读书知仪礼守忠义,这或许是来自木府土司的拳拳告诫,更是木府留下的一笔文化遗产。
木府土司多是忠义之士、文武之才,其中以“明国忠臣”自勉的木增是典范。从木府宫室门牌设置就可以看出来。木府是坐西朝东的,正门是东门,从东门进入,沿路可见门牌“诚心报国”(议事厅)、“为国干城”(护法殿)、“行化边徼”(万卷楼)等。木氏六公(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他们的诗文被誉为“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
木府第十三代土司木增更是被广为推崇的纳西人典范。云南大学教授杨福泉为之立传,在《木增》一书中以“精忠报国的一生”来描述他,通过整合历史材料较完整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知诗书好礼守义”的纳西族首领形象。不过,木增在三十余岁因国运不济而选择退隐修道,他的死在纳西族至今都成为了一个迷,留下了一个传说“木增骑虎玉龙雪山仙迹涯化仙而去”。可见,木增已是纳西人心中的神。据说,后来木氏土司死后的骨灰被纳西族人送回到圣地玉龙雪山,这是对他们最后的礼敬。
丽江,泪哆哆!香格里拉,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