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说的问题。
它是指发生在校园里面、在学生上学或者是放学的路上,以及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范围里的暴力事件。
由于发生场景、加害者与受害者的特殊性,虽然它也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但很难为外界所知,具有隐蔽性,多表现为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
01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身体暴力是指施暴方凭借身体的强悍来打击比较弱势的同学。
比如最近在网络掀起波澜的海南临高思源实验学校欺凌事件,该校一位年仅13岁的女孩,多次遭到同学暴力凌辱。
据媒体报道,被打女孩今年读初一,父亲身体残疾,以拉三轮车为生。母亲是聋哑人,在校门口摆摊。
被打女孩进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据其出示的检查报告单显示,女孩左耳鼓膜可见穿孔。刘女士说,医生也向家属告知,被打女孩的眼睛有异物插入,属不可逆的损伤,难以恢复。
而心理暴力指的是施暴者,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非行为攻击的方式,对他人施暴,已经达到影响别人学生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的改变,例如不断重复的发送侮辱性短信或者网络微博。
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校园暴力,都像空气中的灰尘,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会对人产生深远影响。
被霸凌的孩子,身心都是千疮百孔,不仅会遭受身体上的伤害,还要忍受被讽刺、被孤立而导致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折磨。
02
霸凌者与被霸凌者
没有哪个家长会对校园暴力无动于衷,都会想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远离此类霸凌事件。
这就要分析霸凌者与被霸凌的孩子的特点,他们有许多共性:
● 成绩平平,不被老师注意;
● 人群中没什么存在感,性格相对内向自卑;
● 家境一般,没有父母或父母不太关注孩子。
前一阵很火的韩剧《黑暗荣耀》中,几位先后被霸凌的女孩,身上就有这些共性。施暴者和受害者是有关联的,甚至有些互为因果。
剧中女主文东恩,在青春期时被同学妍珍一伙人霸凌,除了滚烫的直发器,还有辱骂、推搡、围殴等家常便饭。
那东恩怎么做的?先后找了老师、校医、警察,都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般敷衍糊弄过去,甚至在求助之后,遭到了更为严重的霸凌。
后来东恩走投无路,只好提交退学申请。
申请原因那一栏,她如实填写了自己被霸凌一事,还把妍珍几个人的名字一并写在上面。可惜申请被班主任退回,拒绝重写申请的东恩,又遭班主任连扇耳光。
更让东恩痛苦的是被自己亲妈出卖;施暴者妍珍妈妈听说东恩要在退学申请上告自己女儿一状时,直接找到东恩妈妈给了一大笔钱,让她签署调解书,并把退学申请的理由改成了“无法适应”。
看到了吧,“不被爱的小孩”是最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群体。
年幼的孩子需要通过外界来锚定自己,父母们的爱和回应如果能给得足足的,孩子身上、眼里就有底气和光芒,恃强凌弱的人就不敢找上门。
03
让孩子感受爱的力量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储藏爱的箱子,等待着被爱填满。”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在生活中,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儿,父母可以适当表扬孩子,让孩子的内心被爱填满。
父母也要懂得如何给孩子足够的陪伴,一次真正意义上“有质量”的陪伴,是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身边,了解孩子的内心的需求,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样可以避免自家的孩子去伤害别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在暴力面前如何保护自己;
也就不会再有让人痛心的霸凌事件发生。
校园霸凌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又不单单是社会的问题,是需要我们重视起来的“亲子问题”。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关注施暴者得到的惩戒够不够重;
而是及时发现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及时看见孩子的情绪,观察孩子是否身心健康,了解孩子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
让孩子清晰感知到父母的爱,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远离“霸凌”。
如何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
当孩子经常因为小事哭闹,怎么劝也没有用;孩子的耳朵就像带着开关,你让做的事不做,不让做的事非要做;孩子被阻止做一件事或者得不到满足时就开始大发脾气;孩子拖拉磨蹭,凡事都要催促很多遍......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太任性,要严加管教才行,但“严管”从来没有让孩子的情绪消失,反而让孩子更加“叛逆”。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这时你会发现,很多行为都是孩子在向你释放需求未被看见的信号。
只有父母真正读懂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内在的需求,才能满足孩子心理成长的必需,并且与孩子的情感产生链接,拥有更加温暖有爱的亲子关系。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