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20 写作营分享课后作业】
如果黑暗永远黑暗,我是不是很该死
每周二的九点半,我会固定的留五十分钟给一个女孩子,她是我的一个长程动力学治疗来访者,悟性很好,防御性也不一般的好。
很少哭,别人能看哭的书和电影弄不哭她,海灵格的系列书让她有过流泪的感觉。我在每次咨询结束的最后十分钟,与她约好一起读一小段文字。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的咨询因为她的调整间隔了十二天,我明白这是一个很强大的阻抗,善于防御的人防御能力约等于阻抗能力。
最近的抑郁症是个热词,我要说抑郁人人都体验过,其实真的没什么好稀奇的。创伤有三大类表现症状,解离,抑郁,躁狂。谁没有过创伤经历呢?人陷入创伤情境时,自我崩溃,消失,破碎的痛苦可轻可重,外界的一切倒变得可有可无了。意识强度变弱,无力,无助的状态本质是机体的自我防御与本能保护,创伤的意义也体现在这里,我们活到此时此刻的每一个时刻,离不开创伤的陪伴与历练,我们待着种种旧时的伤痛,走到现在,走向未来,但又未知归处。
今天讨论了一下女孩的状态,她焦虑,无依,颓废,严重的自戕,句句叩问我的心脏,我放缓了我的语速,试图感受她的一切焦灼无依,也感受她的自我否定,和无可救药感。
期间听到有些描述有很深的无力感升起来,哪怕她描述的事情看起来真的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可她的感受是真的,是需要被尊重的。
时间到尾声的时候,我意识到,来访者呈现的这种状态很可能是我们的治疗要进入到一个新的治疗阶段的情形,如果找到突破的话。
我结束今晚咨询的时候,轻描淡写地提起一句,可以多听多看让自己落泪的东西,比起防御过后的无感隔离还有丧失,悲伤的治疗意义是帮助我们待在悲伤里,慢慢感受真实的自己的黑暗,如果黑暗的一直黑暗,光明就是与黑暗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