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狂热分子》:群众运动与真信徒

The True Believer: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这本书的译名直译是:《真信徒:群众运动的天性》(为了避免理性主义带来的先入为主的judge,下文用真信徒代替“狂热分子”)。所谓真信徒/忠实信徒/是相对平信徒而言的。平信徒以遵守惯例和传统的方式遵守宗教习俗,他们有宗教行为但无宗教信念,在其内心深处不以为然;真信徒发自内心地相信宗教救赎并赋予这些宗教仪式宗教意义,他们不仅有宗教行为而且有宗教信念,他们是原教旨主义的追随者、热情的布道者和宗教活动的活跃分子。“真信徒”似乎才是纯粹意义上的“信徒”,但“平信徒”才是“信徒”的主要成员。《狂热分子》试图说明,对一个成功的群众运动而言,真信徒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创造了群众运动的开拓阶段(积极阶段),但是对一个想要获得良性结果的群众运动而言,积极阶段不能持续太久。换句话说,群众运动应当放弃它的激情,进入“惯例化”的日常。

“不管一个群众运动的本来目标有多么崇高或最后结果有多么造福人群,但在积极阶段,它却必然会表现出一些让人不快(如果不是说邪恶)的特点。作为这阶段人格化身的狂热者一般都是那类不讨人喜欢的人。他冷酷无情、自以为是、轻信、好辩、心胸狭窄、粗野无礼。

他随时准备好为他的神圣伟业而牺牲亲属朋友。让一个群众运动拥有不可抵抗力量的是成员的绝对团结与自我牺牲精神,但这两样东西,却是以牺牲个人自主性中好些珍贵的成分而得来的。一个群众运动,不管其信仰如何崇高、目标如何正大,只要它的积极阶段为时过久,就绝不会是良性的群众运动,特别是这个运动已掌握了权力却仍然继续积极阶段。”

群众运动的“群众”是一个与“精英”相对的政治术语。“群众运动”意味着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在大多数时候,参与的人数与多,就越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但是群众运动并不意味着群众领导,在形形色色的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粹主义运动中,其具自觉意识的领导者和理论的生产者往往来自“受教养阶层”(也即是各种知识阶层)。


群众运动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指向不同的目标和纲领。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粹主义运动都可以称之为群众运动。奴隶时代的奴隶叛逃、封建时代的底层起义叛乱、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运动,各类宗教改革——耶稣对犹太教的叛变、佛教为代表的的沙门思潮对婆罗门教的反抗、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合流,凡此种种……动员一大群人参与的运动都可以称为群众运动。群众运动具有相互替代性,可以用一种群众运动压制领一种群众运动,敌对阵营的骨干成员是己方的潜在信徒。就本质上,群众运动是一场“移民”,向未来、向应许之地。

“在二次大战前的德、意两国,务实的工商人士为防止共产主义壮大,采取了「合逻辑」的做法:鼓励纳粹和法西斯运动。但到头来,这些务实而合逻辑的人却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若是人们接受群众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那他们参加何种群众运动都有可能,不见得会独钟某种主义或纲领。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一个不满现状的青年会加入共产党还是纳粹党,机会是对半的。在沙皇俄国末期,怨气沸腾的犹太人会投身革命党还是犹太复国运动,机会也是各半。”

 

“一个宗教运动有可能会发展为一场社会革命或民族主义革命;一场社会革命有可能会演变为军国主或宗教运动;一个民族主义运动也有可能蜕变为一场社会革命或宗教运动。”

 

“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追随者会觉得他们正向一片应许之地迈进。在条件许可和较合算的情况下,一个群众运动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集体移民。这样的事曾发生在清教徒、再洗礼派(Anabaptists)、摩门教徒、捍卫灵魂派(Dukhobors)[12]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身上。”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追求改变的工具,可以实现迅速和巨大的改变。对社会,它许诺“颠覆”,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一个社会的组织形态,它可以将封建帝国转化成民族主义国家,也可以通过民族主义制造现代化的燃料;对个人,它提供“希望”,它把个体的失落归罪给社会,使个体逃避自身的失败及由失败导致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给他们行动的力量感、诸事受控制的权力感和驯服不确定性的幻象。

“以伊斯兰教为例,在其兴起的阶段,伊斯兰教乃是一种促进阿拉伯人团结与现代化的媒介。相似的,基督宗教对欧洲的蛮族亦起过文明化和现代化的作用。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把西方世界从中世纪停滞状态摇醒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无力控制我们的生存环境时,就会执着于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把生活模式固定化去对抗深深的不安全感。借此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幻象:不可预测性已为我们所驯服。”

即时的直接的心理报偿将个体吸引进群众运动。但是群众运动改造社会的愿望却并不总是取得良好结果,其他的许诺并不总能兑现。在大多数时候,群众运动确实摧毁了一个旧世界,但并不总能创造一个新世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创造一个新世界,需要超越群众运动的东西——

“企图改造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的人,不可能单靠培养和利用不满情绪成事。单是展示变革的合理性或诉诸强制手段亦不足以为功。他们必须知道怎样在人们心中燃起一个极不切实际的希望,至于这个希望是一个天上的王国、地上的天堂、闻所未闻的财富还是统治世界,都无关宏旨。倘若共产主义者有朝一日能够征服欧洲和大半个世界,那将不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去煽动不满情绪或仇恨,而是因为他们懂得经营未来。”


就整体而言,群众运动的规则非常简单:相信未来会更好的增长预期,再鼓吹延迟满足,就足以使个体否定过去、抛弃现在。

“热情的知识分子、渴望取得耕地的农民、追逐暴利的投机家、头脑清醒的工商业者、普通的工人还是达官贵人,只要他们被一种远大的希望所攫住,就会断然前进,对现在无所顾惜,有必要时甚至会把现在毁掉,创造一个新世界”。


就具体实践而言,群众运动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地唤起团结感和促进自我牺牲精神。要实现这两者,其前提是“自轻”即对个体具体利益的剥夺。自轻的要旨在于将自我塑造成不完整的、不完善的和依附性的,从而在伦理价值上贬低具体个体。


“无论团结还是自我牺牲精神都需要以自轻为前提。为了成为一个紧密团体的一分子,个人得抛弃许多东西。他必须放弃隐私,不能有个人意见,也往往不能有个人财物。因之,每一种促成团结的工具也是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反之亦然。”、

“其中一个手段是把教条提高到理性之上,这样,个人智慧就没有用武之地。另一手段是通过经济集权和故意使生活必需品稀少,让个人产生经济依赖。拥挤的居住或生活空间可以让人少些独立性,逼使每个人每天参与公共活动亦有相同功能。对文学、艺术、音乐和科学强力审查,可让即使有创造力的人也无法过上自足的生活。教诲信徒向教会、党、国家、领袖或信条献身,亦可以强化个人的不完整感,因为献身乃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所以,即使是本来自足的人,身处一个群众运动,也会被塑造得不完整和具有依赖性。虽然没有失意感或悲愤,他们还是会显示出那些渴望在一个集体中摆脱自我的人的特质。”

 

促进自我牺牲精神,其机制在于“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要实现认同,需要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因此群众运动具有“反个体主义的偏执”。这个具有永恒价值的崇高之物可以是种种“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主义,可以是毫不妥协的激进目标,但不管怎样,它必须先亵渎人们对传统的忠诚以要求人们自愿放弃享受或继承现在的机会。

“一个群众运动初起时,似乎都会歌颂现在,攻击过去。它把现存制度和特权一律看成是老迈、恶毒的「过去」对于纯洁的「现在」的侵蚀。但是,想要撼动「过去」这座堡垒,需要最大的团结和无限量的自我牺牲。换言之,那些被号召去攻击过去以解放现在的人,必须自愿放弃任何享受或继承「现在」的机会。”

“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乃是其对抗「现在」的策略的一部分。大凡行得通或有可行性的事情都是「现在」的一部分。标榜一些可能达到的目标,等于是肯定「现在」的价值,并与之妥协。”

催化团结感,其机制在于制造针对外部敌人的仇恨。心理上或实际利益上的关联是仇恨产生的前提。天选之魔鬼(The one)可能是曾经带来过伤害的外部敌人,也可能是未造成实际伤害且比较好欺负的“出气筒”,但都提供具体的实际存在的敌人作为恨意发泄的对象。恨意的的心理动力在于自我厌恶、自我否定和逃避自我的卑劣。团结感的产生在于“模仿”,通过掩盖和修饰自我以变得和他人一样。

 

“希特勒被问到有没有考虑过要把犹太人全部消灭时,他回答说:「没有……那样我们势必得另外创造一个犹太人。要紧的是有一个具体的敌人,而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敌人。”

“不管一个群众运动内部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被说成是这个魔鬼搞的鬼,而每一趟胜利,都会被说成是对魔鬼阴谋的粉碎。”


除了这两点,群众运动的成功还需要宣传手段和暴力手段,其中后者更加重要。暴力和强制手段与狂热的关系是最紧密的。狂热合法化暴力,暴力制造恐惧、内疚感进一步强化狂热。狂热和暴力的亲密关系,其原理是狂热使暴力更高效,暴力制造更剧烈的心理冲突。宣传手段和暴力手段,不仅说服别人,也自我说服。

“就连宣传大师戈培尔博士(Dr. Goebbels)[30]在没有心防的时刻也承认:「如果宣传想要真的奏效,那它的后面必须时时刻刻备着一把利刃。”

“费雷诺(Ferrero)论法国大革命的恐怖分子时指出,他们制造的血腥愈多,「就愈需要相信他们的原则是绝对正确的,他们才会心安理得,有力量继续向前冲。他们不是因为相信民主是一种宗教性真理才流那么多血;他们是因为害怕,才去试着相信民主是宗教真理和制造那么多血腥」[33]。恐怖手段不但可以威吓「忠实信徒」和粉碎敌人,还可以让他们自己的信念受到激励和强化。美国南方每一次发生私刑处死黑人事件,不仅会让黑人闻风丧胆,也会让白人的优越感得到增强。”

因此,宣传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说服别人,不如说是为了说服自己;我们愈有理由内疚,我们的宣传就愈狂热。”

一个成功的群众运动也需要合格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也很难称之伟大,他们甚至不是比一般人更优秀的人,而是某种意义上更糟糕的人。他们的缺陷非常明显,他们甚至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但恰恰是这些糟糕的人,他们的缺点,使他们能够完成群众运动的组织化。

“他需要一个非凡领袖的钢铁意志、胆气和愿景,把现有的种种立场和力量加以协调和动员,使其成为一个群众运动的驱力。他会把失意者内心的积怨大声说出来并加以合理化。他会描绘出一个令人屏息的未来,以此证明,牺牲转瞬即逝的现在是值得的。他会制造一些冠冕堂皇的假象,以促进团结行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会唤起人们对集体的热忱,让他们觉得个人的生存是渺小而没意义的。”

“很可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厚颜无耻、狂热相信自己是从事神圣伟业、意识到紧密集体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能争取到一小群能干助手的狂热奉献——最后一项尤其重要。”

“这个英雄是缺乏一个充分发展和完全实现的自我的。他的身上有许多东西不是发育不全的就是受到了压抑。他的力量来自他的盲点和死心眼。”

 

在其组织形式、发展各阶段、成功要素及参与者各方面,群众运动具有共同点。群众运动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某一阶段涌现出一定数量的“真信徒”。所谓“真信徒”是群众运动的最具有热情的追随者,其核心特点就是“为之牺牲一切的热情,“他随时准备好为他的神圣伟业而牺牲亲属朋友“,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在古代,他是毫不犹豫献祭最珍爱的儿子以撒的亚伯拉罕,在现代,他是奋不顾身的ISIS恐怖主义者。迫害者扫罗和使徒保罗、德国的纳粹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都是“真信徒”。他们牺牲,但绝称不上崇高的圣人。大多数时候。他们自身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是不那么讨喜的那类人,“冷酷无情、自以为是、轻信、好辩、心胸狭窄、粗野无礼”。他们的出身和来源也很可疑,是一个社会内部的“不受欢迎者”、“边缘人”和“道德败坏者”,他们可能是穷人(尤其是感到被剥夺的穷人)、畸零人(孤单飘零的人)、极端自私的人、面对无穷机会的也野心家、少数族裔、心理烦闷者、有越轨记录的罪犯。他们的目的既不纯粹也不崇高,他们投身群众运动在其心理动力上是为了通过认同一种神圣事业而获得自我心理报偿(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自信和虚荣心、逃避自我(确切地说是避免自我厌恶和自我否定),往往是不切实际、卑劣且极其自私的。

“一头栽进某种变革大业里的人,都必然怀有极度不满情绪而又不是一贫如洗,都必然相信某种万能的教义、某个不会犯错的领袖或某种新技术已给了他们所向无敌的力量。另外,他们必然抱有极不切实际的憧憬和深信未来具有无限可塑性。最后,他们对他们要做之事所涉及的困难也必然一无所知。”


狂热分子是一个群众运动孵化成功的必要催化剂,如果缺少狂热分子,即使其他条件都具备,群众运动也很难对群众产生实际影响。宗教需要它的狂信徒、革命运动召唤它的旗手、民族主义需要英雄才能凝聚群众。“狂热分子”也是一个群众运动最积极阶段的热情品质的化身,





反共主义和西方殖民主义话语:

“有鉴于此,我们不禁怀疑,现在英国工党政府改变4900万人生活方式的大计之所以阻力重重,是不是就是因为它没有去营造一种狂热的气氛,没有许诺英国人民一些大而无当的远景。当代大部分群众运动的丑陋面貌,让高雅正派的工党领袖望革命激情而却步。不过,事态的变化仍有可能迫使他们采取较温和形式的沙文主义,以便让英国也得以「通过国家的社会主义化,达成社会主义的国家化」。”

“至此,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美国和英国(或任何西方民主国家)无法在唤醒落后和停滞的亚洲国家一事上扮演直接和积极的角色:它们不是无意就是没有能力唤起亚洲亿万人民的复兴精神。不过,西方民主国家倒是以一个间接和意料不到的方式唤醒了东方:它们点燃了仇视西方的激情。目前让东方从历时多个世纪的停滞中苏醒的,正是这种反西方的热情。[4]”

“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由它的奥妙性、崇高性或正确性决定,而是取决于它把个人隔绝于其自我及世界的彻底程度。帕斯卡尔有关有效宗教(effective religion)的论点,同样适用于任何有效的主义:它必须是「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18]。”


“蒋介石的一大败笔就是八年抗战结束后,未能及时找到一个代替日本人的新魔鬼。这位雄心勃勃却头脑简单的将军大概是太自负了,以致未能了解,会让中国群众团结“起来的因素并不是他,而是「魔鬼」日本所激起的民族激情。”

恨来自自卑……(这里大概精神分析学派比较赞同,但笔者认为,愤恨可能来自直接的利益损伤。)

本书作者对于“群体愤怒”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玩味之处,如:

愤怒实际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哪怕是在合理悲愤的情况下,我们的恨意主要仍然不是来自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是来自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换言之是源于自卑。当我们自感比伤害我们的人优越,我们更可能的反应是鄙夷他们,甚至是可怜他们,而不是恨他们。[11]悲愤与恨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直接这一点,还可以从一个事实反映出来:我们释放出的恨意并不总是指向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情况往往是,被一个人伤害之后,我们会恨的是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例如,遭斯大林秘密警察欺压的俄国人轻易就被煽动去反对「资本主义战争贩子」;因为《凡尔赛和约》心生不满的德国人把气出在犹太人身上;南非的祖鲁人(Zulus)不找压迫他们的布尔人算账,却去屠杀印度人;美国南方的贫穷白人饱受特权阶级的气,却拿黑人来当出气筒。”

愤怒一定会寻求道德合理化。美国贫穷白人寻找出气筒很难称之为“恨”,只能称之为“厌恶”轻蔑贬低。恨在中文语境是一个具有伦理意义的词,他必须是“道德负债”的。

“恨一个有不少优点的敌人要比恨一个一无是处的敌人容易。我们无法恨那些我们鄙夷的人。日本人占便宜的地方是,他们钦佩我们美国人要多于我们钦佩他们。因此,他们可以狂热地恨我们,而我们却无法多恨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美国人在国际事务上是个差劲的恨者。一个美国人对另一个美国人(如胡佛总统或罗斯福总统)的恨要比他对任何外国人的恨更凶狠。与此一贯的现象是,较落后的美国南方比美国其他任何地方更排外。要是哪一天美国人开始全心全意去恨外国人,就反映出他们已经失去自信心。”

而对于狂热的群众运动,本书组综合也找到了一些微妙的细节,如:

“狂热的传道者是要通过转化别人强化自己的信心。愈是容易受质疑的教条,其传教的冲动就愈强烈。一个不是宣扬某种荒谬或非理性主张的群众运动,能否具有「不赢得人心就毁灭世界」的狂热驱力,让人存疑。同样明显的是,理论与实际愈是矛盾的群众运动,就愈是热衷把自己的信仰加诸别人。共产制度在俄罗斯愈显得行不通,它的领袖愈觉得必须妥协,他们对非共产世界的攻击就愈是大胆。类似的,当奴隶制在现代世界显得愈来愈站不住脚,美国南的奴隶主就愈是激烈地要把他们的生活方式传播出去。要是有一天资本主义也成了一种神圣大业,那就反映出,它的优点和长处不再是不证自明的。”(这句话倒是挺客观的)

“群众运动的领袖与自由社会的领袖大概有一个关键的不同处。在自由社会,一个领袖只有在盲目相信人民的智慧与善良的情况下,才可望维持人民对他的支持。拥有这种信仰的二流领袖会比没有这种信仰的领袖在位更久。这表示,在自由社会,一个领袖与其说是领导人民,不如说是追随人民。他必须找出人民的意向,以便可以领导他们。要是一个自由社会的领袖变得瞧不起人民,他或迟或早会得出一个错误和要命的想法:所有人都是蠢材。这样的话,他垮台是指日可待的。但在一个领袖可以施用残暴的强制手段时,情形又另当别论。然而,换成是一个积极的群众运动,也就是领袖可以得到追随者盲目信仰的场合,他却可以放胆倚重一个理论:所有人都是懦夫。以这种态度对待追随者,他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左派领袖在美国工会之所以吃不开,是因为他们沿袭党的路线,采取党的伎俩,把群众运动那一套误用在一个自由人构成的组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270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48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63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06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2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1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42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45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02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84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17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0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62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3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77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