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这里是每天都有好好生活的小软!
这是我发表的第“5”篇文章。
编辑:小软
文案:小软
拍摄:小软
字数:2724
首先希望每个人都身体健康。
之前有一段时间,感觉每天早上起来后嘴巴很干,在网上看到说是因为肝火比较旺导致,持续一段时间后决定去医院看看。提前预约上号,预约的时间需要第二天起个大早,诊断结束后就开始缴费拿药。医保剩下的六百来块刷完后又自己补了两百多,最后总共拿到九盒药,六大盒三小盒,大约是一个疗程七天的量,不得不感慨这个药量有点多。想起之前在网上会看到一些搞笑段子:问这个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评论说直接当饭吃!
更有点无语的是没有给袋子,需要袋子要去指定位置再花钱买一个,我很少去医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连个装药的袋子都不给了。最后我也没买袋子,把身上所有口袋装得满满的就这样回家了。在看病流程上是能感觉到已经有很大的优化,但是在其他方面,给我带来的体验并不友好。
曾经的共识:生病了就去医院,到现在大家越来越不喜欢去医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疾病认知方面
1.小病可自愈观念深入人心
人体本身具备一定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像普通的感冒,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不吃药、不去医院,依靠自己的免疫力过几天就恢复了。
所以,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为这类小毛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医院挂号、排队候诊,然后经历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再拿药等等。觉得这样折腾一圈下来,既耗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可能打乱原本的生活和工作计划,不如自己扛一扛等身体自然好转。
2.对检查治疗过程的疑惑
部分人对医院一些常规检查项目和治疗手段存在诸多不解,这也使得他们不太愿意去医院。
感冒了去输液、身上某个部位有点疼就需要拍X光做CT检查等。可能患者觉得这表面上就可以看出来病因,这样是不是过度治疗了,还会增加一比治疗费用。像这样对常规检查和治疗手段的疑惑,让不少人觉得去医院可能会遭遇一些没必要的检查或治疗,从而降低了主动去医院的意愿。
医疗负担方面
1.费用高昂
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各项医疗费用加起来常常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一些大城市比较出名的医院,专家号不仅很难挂到而且挂号费也不低。做一些普通的CT检查根据部位不同,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核磁共振等费用更高。有时候会出现检查费用比医药费还高的情况,一通检查下来最后发现检查费用比药费还要高,所以不少人就觉得没必要去医院花钱折腾一番,自己在网上搜搜然后买点药吃吃就过去了。
2.医疗报销限制
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医保,但是医保报销还是有一定的限制,这也会影响人们的就医选择。
像我目前如果去药房买药,医保报销只能使用往年的医保余额,而且有时候一些药不能用医保购买,只能自费购买。
————————————
这里也想起来曾经看到过关于一部医学纪录片的讲解,说的是一位30多岁的重症患者,只能在ICU里维持生命。大家不清楚她的名字,都叫她“9床”。
住了半个多月的ICU,催费单上几乎每天都会有她的名字出现。
9床,欠费26000元
9床,欠费5300元......
那些日子,9床成了ICU里大家时不时地谈起的话题,担心她的家属会选择放弃治疗。没过多久就不得不提前出院。
出院前几天9床身体浮肿,必须上呼吸机。
出院那天,9床看见丈夫进来,她像往常一样,浮肿的脸上浮出一层笑意,吃力地向丈夫挥了挥手。但她丈夫,并没有看向她,而是一直望着医生,仿佛在故意逃避着什么。医生停顿了一会儿,说,9床,我们今天需要把管子拔了。
9床脸上的笑意顿时凝住了,怎么要拔管子?她说不出话,但眼神里满是疑惑,她将目光从医生移到一旁的丈夫身上,丈夫看向床畔的监测仪,没有说话。
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扯了扯丈夫的衣角,终于,他的丈夫说话了“咱们回家治,真是没有办法在这里待下去了,亲戚都借遍了”
护士要伸手解下她嘴上的呼吸面罩,她一把抓住呼吸管子,惊恐地望着医生,再望着丈夫。管子插在嘴里,她无法开口,可是她知道这是救命的管子,管子在一天,她的生命才能维持一天。当医生最终伸手拔掉她身上的插管的时候,她抓住医生的手终于慢慢地、无力地松开,眼泪一直在流。一个月后,9床去世了。
当疾病来临时,需要面临的负担超过了家庭的极限,往往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就医流程方面
1.排队时间过长
去医院看病,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各个环节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在一二线城市基本上都可以在线上预约,但是好的时间段的号往往都非常抢手很难预约到,多数时候都是一些要么很早或者很晚的时间段。去医院后在排队等待,如果在一些小地方线上预约更加受限,只能起个大早去医院门口排队等待。
如果需要空腹就诊,在经过这么久的排队后,已经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等做完检查后再去找医生回诊,说不定又要重新排队候诊。
很多时候都是“排队两小时,就诊十分钟”
2.流程手续麻烦
首先是挂号,对于一些不太了解自身病情的人来说选择那个科室就是个难题,有时候不小心挂错号还需要重新排队在挂。在然后就是找医生,再去对应的地方检查,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不同楼层不同区域来回跑。
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独自去看病的人来说,面对这些很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不清楚下一步怎么弄还需要四处找人询问。
很多时候会遇到一点小问题因为各种流程和时间限制,来来回回跑三四次。周末时间又只有两天,要么请假要么下周末时间又要来。
所以很多人光想起来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心里因素方面
害怕查出大病
在生活中,不少人对去医院这件事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根源就是害怕查出大病。
偶尔感觉身体某个部位有点隐痛,或者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像轻微的咳嗽、乏力等,心里虽然会有点担心,但一想到去医院可能会查出什么不好的病来,就不愿意去。
觉得可能只是最近没休息好、太累了,或者吃坏了东西等原因导致的,说不定过几天就没事了,而不敢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弄清楚状况。谁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健康康的,害怕去医院做了检查,如果被确诊患上什么疾病,心理上往往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不过,即便现状如此,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积极的改变在悄然发生。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线上问诊逐渐普及,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向专业医生描述病情,获取初步诊断建议,避免了盲目跑医院的折腾,为轻症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医保政策也在持续优化,报销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流程日益简化,未来有望减轻大家的就医经济压力。同时,医院自身也在改进就医流程,推行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就医体验。
所以,虽然当下大家对医院存在诸多顾虑,但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就医困境终将得到改善,让大家不再对医院 “望而却步”。
从现在开始,希望大家能够每天好好休息,不要熬夜,不做伤身体的事情,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祝好
————————————
文章的最后,继续给大家分享我在旅途中拍摄的风景照(也非常欢迎大家后台私信投稿哦,让我们一起看到更多这个世界美丽独特的景色)
这是最近出去玩拍摄的圣诞树。
圣诞节将近,祝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