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活出不羁人生》这本书,又恰好在练习葫芦刻字,选了《心经》来刻,发现这些有关心灵修行的文字总是相通的,宗旨几乎一样。
厚厚一本书,里面一则小小的故事却是让我念念不忘,而且我觉得从这则小小的故事中就可以品出整本书的主旨。
说一个小和尚,跟着一位得道高僧修行佛法多年,一天,他刚来到高僧那里,高僧就看出不一样了,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你看起来容光焕发的。”
小和尚吃惊地问:“什么意思呀?”
高僧说:“我感觉你和平时不一样。”
小和尚说道:
“我今天穿过院子时,看到了那棵大橡树。以前我也经常见到这棵树,可今天我看到的只是树,树即我所见。不知为何,我感到了觉醒,有了超脱之感。”
高僧说道:“那棵树已经在那里一百年了,你每天都从它旁边走过呀。”
“是的,”小和尚说,“可我以前看到它时,有时会想起佛陀开悟时的树,有时会想起小时候的一棵树,因为我曾从树上掉下来过。可今天我只看到了树,没有其他想法。”
今天早上开车出门时我脑子里就是这个故事。
本来出门时我很不高兴。最近我情绪都不是很好,看到老公心里就有股火气,他干什么我都觉得不开心,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让我不快。这种情绪一定有由来,但我已经忘记了,可这种过去之事激发的情绪一直困扰着现在的我。我企图从中抽离,却始终不得法。
只是和老公说了几句话,就忍不住和他争执起来,出门时,因为过去的情绪引起的争执又给我带来新的负面情绪,我就带着新的负面情绪开车上路了。
看《活出不羁人生》,我是想要摆脱脑子里一天到晚无意识的胡思乱想的,可是这很难。就像我开车在路上,我知道脑子里在想些让我不快的事情,但当我想到应当作为旁观者观察自己的意识时,发现自己根本捋不清刚刚脑子里纷杂的思绪。我决定遵循书中的指导,把注意力努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去看眼前的景致,听耳边的声音,只看那棵树,什么都不回忆,不联想。
这时我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来到了一条漂亮的林荫道上,朝阳透过细细的树干投下金黄的光影,道路在面前延伸,两排树木似乎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拱形连廊,满含笑意地欢迎我继续前行。是每天走熟的道路,每天见惯的风景,然而似乎直到今天这一刻,我才真正看见。
我当然知道我离开悟还很远很远,很快我的脑子又会脱离我意识的掌控,开始自顾自地喋喋不休起来,但一瞬的自我回归也是一种进步吧。
也许老公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令人讨厌,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在看一棵树,我看的始终是我脑子里描绘的那棵树。
这与感情无关,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始终被大脑、被情绪拖着走,我想自己用真正的自我看清楚这个世界。
没有偏爱便没有偏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仁,没有偏爱,不是不爱,而是真正的爱。我当然做不到所有宗教中提到的最至高无上的爱,但还是希望努力不带任何偏见地接受命运给予我的一切。
一切没有好坏,只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