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可以说是学生们最期待的一节课了,我一拿着实验器材进教室,就被好奇的学生团团围住,非常殷切地了解今天是不是可以动手实验。但老实说,这节课是我本学期最害怕的一节课,主要原因就是用火安全上的考虑。因为其他老师的进度比我快一节课,我在课前专门去咨询实验安全、实验操作上的经验与心得,大家都建议在地面上进行实验,并给我打气说学生安全意识都挺高的,不用那么紧张,只要事先和学生讲明遇到问题该怎样处理,实验是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的。于是我事先准备了两块大抹布,用水浸得湿湿的带到教室里去以防不时之需。
在备课时,我进行了多次实验测试,发现蜡烛太长容易烧化保鲜袋,就反复测试最为合适的长度以及保鲜袋套上后的高度应该保持在哪里;自己动手测试不同型号的塑料袋+询问其他老师,也发现又大、又薄的保鲜袋最合适;也发现风口大小对于热空气充满塑料袋的时间长短也有影响。确定好这些因素之后,实验的成功率就比较高了。
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设计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每种材料对应模拟的是热气球的那一部分,但是通过提问我也发现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为什么纸筒上要开风口,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下节课讲风是怎样形成的时,可以用这个问题当聚焦的核心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风口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正式实验前,我向学生讲明了如果不小心纸筒被点燃了应该怎样处理:保持冷静的同时第一时间告知我,并在向他们示范了用湿毛巾灭火的现象后询问他们灭火的原理,他们都能回答出湿毛巾能隔绝空气,而火焰烧燃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这个原理。在正式实验时,我发现学生其实比我想象的更为小心、谨慎,非常关注纸筒内是否冒烟了、是否起火了,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通过实验,大家都能很好地意识到热空气让保鲜袋“飞”上了天,并且“充气”的时间越长,保鲜袋飞得越高。
在所有实验小组中,仅有一个小组在把保鲜袋套在纸筒上时,不小心碰到了纸筒导致纸筒起了点小火。我用准备好的湿抹布第一时间扑灭了火,并且请未能保持冷静的学生平静下来。虽然学生受到了些惊吓,不过看到刚才讨论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起效也让他们觉得开心。不过我借此机会再三警告他们,如果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火情,不要妄想自己能够扑灭火,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为自己争取到逃生的时间,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成年人来做,作为孩子还是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冒险。课后我也与其他老师商量实验的改进方法,我们猜测说用粗一点的PVC水管可能防燃性会更强。具体的实验效果还需要通过测试来确认一下。
最后看着学生意犹未尽,我也给他们提供了在家安全操作实验的建议:可以用电吹风的热风来模拟实验,不过需要注意袋口要束拢一点。期待下次有学生来分享他/她的居家探究活动给了他/她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