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叮叮叮”老王从枕头下摸出手机,按掉闹铃,顺便看了眼时间:五点三十分。在眯了几秒后,捏着被角悄悄下床,唯恐吵醒熟睡的老婆。
老王对着镜子摸了摸光亮的脑门,不知何时最后几缕头发彻底离开了他,这也省下不少洗发水。拿上车钥匙,迎着蒙蒙亮的天,趁着月色钻进车里,娴熟的发动车,在抖动中,老王放上了自己最喜欢的歌《大约在冬季》,跟着齐秦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歌声哼起来,初听不明曲中意,再听才懂曲中情。打开车灯,翻开记事本,今早从南湖洲去益阳的有六人。老王一个一个拨通号码,叫醒睡梦中的乘客,约好时间地点,准备出发,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老王当拼车师傅,虽是无奈之举,但却是正确的决择。年过五十,没有一技之长,两个孩子也正当用钱的时候,自己补贴一点,他们压力能小点。一年前,看到同村的小伙买了商务车跑起拼车,每天能赚大几百,这让老王羡慕不已。打定主意的他,和老伴商量拿出积蓄买了辆7座宝骏,跟着年轻人跑起来。刚开始并不顺利,由于记忆力不太好,老忘记有几个乘客,惹得客人很不高兴,老王也只能不停赔笑缓解尴尬,好在客人并不为难他,每次也就过去了。后来老王用记事本才解决记忆差的问题,老王看到别人满满的一车客,但自己车里总是三三两两的人,郁闷不已,一天下来赚点辛苦钱,不赔本就不错了,叫他车的人也越来越少。某个偶然机会老王找到了出路,别人往县和省城送,他就往隔壁市送,由于老王价格公道、为人老实,又没有竞争,大家都愿意坐他的车。
今天第一个客人是在塞头中学的年轻人,这人有点印象,黝黑的皮肤,理着小平台,不是搬砖就是当兵的,而且每次都是这个点,匆匆满满去赶车。
“喂,六点一十到,你可以下来了。”
“好的,好的,我就来。”
第一个客人背着双肩包上了车,老王热情地打着招呼,“小伙子,去哪里?”
小伙子愣了下,似乎不适应这里的方言,“啊?”“你去哪里?”老王用着蹩脚的普通话说道。
“哦,我去益阳动车站,八点半能赶到没?”
“这个不好说,等过了河再买票吧。”
老王娴熟地操作着方向盘,一路疾驰赶走了夜色,天渐渐亮起来。“一天之计在于晨”,对于老王早早奔赴在路上的人,老天定不会辜负。行驶在乡间小道上,追逐晨曦,奋力生活。停在柳家湾迎来了第二个客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大姐热情打着招呼,“老王,早啊,东西比较多,开下后备箱。”
“李姐,还带这么多菜,去带孙子吧?”老王打开后背箱,拿过李姐的行李塞进去。
“是啊,孙子上幼儿园,要去接送啊。”李姐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