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7:30不到,校门口就聚集了一群早到校的学生。7:30刚过,这群学生就如潮水一般涌向校园,顿时叫嚷声、嘈杂声打破了沉寂,校园开始喧闹起来。
此时大多数老师还没来,每个班一些经常早到校的学生习惯了去抬蛋奶箱。有的学生身强力壮,抬起来不费吹灰之力;有的学生身单力薄,但依然使出浑身力气,将沉甸甸地箱子抬到了班里。
7:40左右,大多数学生已经进了教室,值日生开始忙碌起来。其他学生若无其事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召唤。发早餐的老师迅速走进教室,快速揭开箱盖,取出包装袋和吸管,放在学生的课桌上。老师环顾四周,感觉卫生打扫完了,就开始大声喊了起来:“排队领早点,赶紧排队。”喊过几声之后,才有学生慢腾腾地站了出来,排成一列不算很长的纵队,漫不经心地等着老师将包子发到自己的手中。
老师将盖子放到旁边,箱子里的包子散发出热气和香味。老师戴上手套,弯下腰拿起包子放在了第一位学生手上。这位学生一手拿着包子,一手伸进另一个箱子里取出一盒稀饭,又走向讲台领取了零食和水果,然后径直走向座位处,将早餐放在桌上坐了下来,然后开始了漫长的食用时间。
当老师一遍遍地督促学生赶紧领早餐的时候,早早领到早餐的那些同学像在咀嚼一项艰难的任务,缓慢而又沉稳,每一口都吃得很精致,连稀饭都喝得小心翼翼。时间逼近8点,马上就该早读了,老师再次提高了嗓门:“赶紧吃,吃完了读书。谁还没吃完就站在外面吃。”垃圾桶旁边放着一个很大的垃圾袋,每到快早读的时间总会有十几个学生被站在大垃圾袋旁边,他们一手拿着包子,一手拿着稀饭边吃边喝,动作明显快了起来。
在老师的屡次督促下,耗时20多分钟的早餐时间终于结束。水果、零食作为加餐食物放在了课间,仅吃包子稀饭就让人感觉到了磨蹭与懈怠。对于习以为常的早点,学生没有期待,似乎在完成任务。老师的高声呼喊作用甚微,如何在预期的时间内全部吃完?这不仅需要说服教育,还需要措施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