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真狠,大周末的,培训刚结束马上又正襟危坐在电脑前,打算好好利用这有限的几十分钟下班前时间,
不知道怎么开始,那就随便说吧,既然今天是接受培训,那就说点培训的话题吧。
从来不知道自己其实很喜欢接受培训这件事,从前的经历中也少有接触这类事情,以至于自己都不清楚喜欢还是不喜欢,好多事都是这样,在不亲身体验尝试的时候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兴奋点,一旦尝试的多了,也就自然有了甄别的能力。
人生中的许多兴趣也都是这样的套路,不去做的时候以为的喜欢或是不喜欢都不能算作选择依据,在此之前我是不懂这个道理的,直到慢慢用行动验证的多了,才有所体会,倒也不是说我有多大的提升,只不过理解了我们平时选择的时候,太多犹豫和纠结是怎么来的,无非是机会有限,能做到的可能性不多,就好像我们偶尔想出去吃顿饭,很可能就会因为选择饭店而大伤脑筋。而要是我们平时经常就能有机会出去吃饭,那就减少了太多这种选择的焦虑,因为,一方面我们吃的多了,心中就有数哪家是自己想要的,哪家符合这一次吃饭议题的。另一方面,反正我们有的是机会出来吃,就算这一次选择的不太理想也不要紧,还有下一次嘛……
你看,关于吃饭的一次选择就会有好多的因素影响。
再把话题说回来,发现自己喜欢接受培训,这一点也不夸张,越是有老师讲课我就越是思维活跃,大脑兴奋,不管是上午还是下午,居然一丁点困意都没有,看看身边的其他同事,睡的东倒西歪洋相百出,老师无奈,几乎全课程都是给我一个人讲,与我目光直接接触,快成了是我们两个人的交流。这不是在夸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也不例外。
我想说的是,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有新的东西注入大脑时的快感,不管是不是我应该掌握的东西或技能,也不管是不是我能够听懂和理解的知识或技能。
不尝试就不会想的自己具有这种属性。
不仅喜欢听,我还总有想要说出来的冲动,总想重复加工一次老师所讲的内容,我在想,我要是站上讲台去说一次,是不是也会让人激情澎湃呢?大概是的。
按照常理来讲,今天的培训大部分都与我的日常工作无关,也不是我负责的模块,那我也愿意听,就算老师的讲课风格真的是难以勾起我的喜爱,但不妨碍我全程跟着思考时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快感。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套用老师今天所说的知识点,我们一个公司的存在是为什么?我个人比较认同,这是一个追逐利益的过程,存在是为了谋求利益,利益来源与顾客,那就引申出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体系建设的问题。
建立体系最根本的核心是顾客导向,我们凭什么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我们有好的产品;我们怎样保证产品的质量?因为我们能做好各个过程控制;我们如何能做好过程控制?我们要依据这样的体系标准……如此循环,这是一个企业生存下来的基础。
与老版本的标准相比较,新版更新的内容,在听完之后我自己感觉更流畅更具有“人”的味道了,以前强调更多的是事情,过程,流程等等的控制,更新后的添加了更多人的因素,这是我喜欢的地方。
一边听一边给自己想了一个有趣的主意,等新版修订好了发放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可不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用说话的方式,把新版的全部内容录制下来,转发给同事们听,当然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喜欢听,这只是一个想法,对于不喜欢文件文字晦涩之感的人来说,听别人说一遍总比自己读一遍的痛苦要减轻得多吧。就像我每天把不喜欢看但是又想知道内容的书都用讯飞朗读助手给读出来是一样的,虽然效果不如自己逐字逐句阅读,但总好过因为不喜欢而无法强迫自己阅读,听一遍总会有听一遍的效果。
我自己也深入的挖掘了一下自己这种心理,可能本性里我还是属于比较爱表现,比较热衷于表达的那种人。说实话,我特别享受自己能站在讲台上给全体同事讲课的感觉,我喜欢用一种方向性的临场发挥把一个问题解说清楚,并且在解说的过程中,我还会发现自己原本都没想到过的思维模式。也不晓得这样的自己是真实的还是幻觉。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爱学习爱表达,也爱思考的我还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外貌上的不足而郁郁寡欢吗?当然不了。我知道。
一切都需要最后落在行动上,知道了自己的兴奋点,知道了自己向往的价值感如何体现,这都不能代表最后的结果,还缺一个“行动”环节。
什么时候,我能把这个梦做在现实中,才是最好的状态,结果是不是最好变得不再重要,更何况,人活到最后一刻都不见得能实现所谓的最好,总有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
这算不算是又一次对自己的剖析?写这样的文,是不太希望别人看的,说不好这是什么心理,我们常常在熟人圈子中包裹着自己,很怕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很怕那个真实的自己被人当成笑柄……
到下班时间,老师走了,我自己的这一天也随着最后这一行字的敲落而结束,周末愉快。
(注:不足四十分钟,完成一千九百字,这样的速度好像又有提升,你看,谁说写这样的碎碎念就不会让自己进步?做事的方式总是会在无数次的“做”中提取出最好的,最怕的是不做,因为那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