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付老师所布置的差事,或者被明确告知某些课外书将被列入考试大纲,才会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去一遍一遍的阅读。而这样的阅读往往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很多时候那简简单单的几页纸都要看上好几遍才明白它的大致意思。
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习惯养成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经过这种的痛苦折磨之后才会豁然开朗。在我所生活的环境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这么多年“苦”读的书。尤其是在大学里,虽然读的书量并不多,但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人生,最终成就新的自我。
我是经过两轮的高考才进一所并没有什么名气的本科学校。由于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多读一年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依然坚持让我复读。在父亲眼中,我或许是家里的吸血鬼,每年都会向家里索要高昂的学费,而家里的一切开销,几乎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这也加深了我对父亲的不满。
进入大学,我并没有像其他的同学一样兴奋,家里的情况我很了解。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能埋头读书,用奖学金来贴补家用。
我常常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生在一个如此窘迫的家庭。没房没钱,父母还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那段时间里,我看了很多书,以求心灵上的慰藉。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书甚至很幼稚,或者根本不切实际,也许是一碗毒鸡汤,但却给了自己强大的自信和勇气,那些所谓好与不好全在主观的心,而非客观的事。
有人说,教你发财的书都不是好书,因为有钱人又怎会把挣钱的方法告诉你,也有人说,谈到性爱的书都是不健康的,觉得有悖于道德,便有人跟着附和,对诸如一系列的书弃之敝履。而世界本质是客观的,个人世界是主观的,总要学会拥有自己的判断力。
《穷爸爸富爸爸》是大学里对自己的影响颇深的一本书。清崎通过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来展示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想着为钱工作,而富人想的怎样让钱为自己工作。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把我们变成所学专业的人员,这样做可怕的后果是太多的人因此而忘了去关注自己的事业,耗费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正如书中所写到的,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都是毕业了找份好工作,顺着公司的梯子往上爬,穷爸爸努力存钱,富爸爸不断投资。我们自以为很有才华,但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不断从你口袋中取走的东西,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留住了多少钱。现在想想不免有些后怕,绝大多数的人生规划都和穷爸爸一样,自己也并不例外。我们不仅要为工作努力,更要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追风筝的人》是令自己非常感动的一个作品。不仅看了这本书,还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再回过头来想想,其实生活也并非如此不堪,很多的时候只是自己放大了痛苦。就像书中所说,被真想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我们所逃避,不愿回想起的,许多年过去了,以为这些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最终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我被哈桑的忠实,正直所打动。为你千千万万遍,仿佛充满了魔力,在脑海中盘旋,带着感恩的心善待父母,爱人和身边的朋友。
《黄金时代》是自己接触王小波的第一本书,也是大学后期所阅读的书。我想如果再早些阅读他的作品,肯定是不喜欢的。铺天盖地对性爱的描写是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之一,恣意大胆的文字,褒贬不一,颇受非议。王小波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有恬淡。在非性的时代里,性反而成了时代的主题,人们渴望获得精神和肉体的高度契合,但却只有王小波冲破束缚,大胆揭露人性的本质与社会的荒诞。敢于揭露现实的作家并不多,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王小波却怡然不惧。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也许穷极一生也无法获其真谛,读书就好比与灵魂深处的自己促膝长谈。现实喧嚣浮夸会蒙蔽双眼,需要思考,需要感悟,有一天才会发现,原来原本所追求的也许并非我们所想要的。
《大学生活和读书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www.greatytc.com/p/3515f7f0a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