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小学的时候,住在一个长长的大院子里,中间是一条平整的小道,两边住满了形形色色的人,门外挨着马路的是整个院子人经常光顾的小卖铺。房东阿姨和他的一家人住在门口的位置。再往里就是我熟悉的,长相漂亮的16号阿姨和她老公。喜欢抱着吉他弹唱很好听的大哥哥。特别喜欢我妹妹的13号阿姨。一连租了数多个房间做生意的一家人和他们的伙计们。住在我们对门是一对卖西瓜的胖叔叔和胖阿姨。还有的回忆起来已经忘记了叫什么的阿姨叔叔。这样记下来,一百来人家多半是有的,人多起来我这笨脑袋也记不住几个称呼,有的姓氏一样,两位刘阿姨提起来也不知道到底该是哪个。后来不知哪个灵机一动,我们的称呼便开始从姓氏改成了房门号,16号、13号、二十几号的叔叔阿姨叫了起来。
学校离我们院子很近,所以搬到这附近的大多也都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院子人多,小朋友自然也很多。小孩子一起玩耍吵闹,经常窜到这家那家的,大人敲门过来找孩子是常有的事情。闲时的大人们就聚在一起撮个麻将,便不再无聊。一到了饭点,就都散开各自回家给孩子们做饭去了,饭点一过那麻将搓来搓去的声音就又开始了。每天院里屋里屋外都格外热闹。
和院子里的小伙伴玩腻了,我总喜欢跑到大人们搓麻将的屋子里去。坐在我妈旁边,看着他们一会出这个那个的,虽是常看,可这至今也没明白其中的奥妙。坐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催着我妈赶紧去做饭。她当然正在兴头,烦我催促,拿起了桌布底下的散钱,让我数数多少保管着就是了,若是几圈下来手里的钱变多了,我就开心的不得了。可能这才是我以后常来看他们玩的兴趣所在。虽说麻将是看不会了,不过该哪个起牌哪个出牌我是知道的,再加上手里管着钱,也不敢马虎了,瞪着眼睛仔仔细细看着好像也融入了这四个大人其中了。若是旁人说胡了的,我便开心不起来了。一副不情愿的表情挂在脸上问我妈,这次该给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