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题记
古往今来,廉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表现其清白高洁的操守。东汉王逸在书中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阐释了廉洁之人的内在品质。当下,廉洁不仅仅局限于为官者,更成为了每个时代青年应当具备的素养。作为百川之中最有力的后浪,我们更应当以身作则,传廉洁佳话,扬清风正气。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惟有用廉洁筑基,建人生高塔,才能登高远瞻,行稳致远,团结广大群众,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廉洁文化如何建设,始终是前行路上不能回避的问题,成者行稳致远,败者堕落深渊。回眸千年历史,灿若繁星的名人往事告诉了我们答案。
物有两端,清浊对立。孔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表现了孔子对颜回生活俭朴、甘于清贫的赞美。虽然这与清廉有所差别,但却蕴含着清廉所需的精神特质,对经年之后的来者仍有指导意义。于成龙一生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制订的《新民官自省六戒》成为了地方官的行为准则,“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的精神内核至今仍散发着熠熠光辉,“宽严并济,人所难学”,被康熙誉为“清官第一”。东汉名丞杨震不接受私人请托,深夜被赠黄金,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言辞拒绝,树立廉洁的家风,其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延续了他的优秀品质。不管是于成龙的整顿吏治还是杨震的暮夜却金,都是为政者恪守职责的生动写照,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大写的“廉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自古有之,要以史为镜,“吾日三省吾身”,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即使平步青云,也“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心如茉营,涵养清气,和光同尘,廉则千秋。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桓宽曾说:“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焦裕禄出身贫寒,始终心系百姓,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缝缝补补,但对于付出却毫不吝啬,将小我融入大我,不负人民所望,起草的《干部十不准》对特权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辉。专注于为百姓谋利的廖俊波,坚持“亲”“清”原则,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肝胆做事,干净做人”,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没有私交,只有工作感情”,惟愿“省点时间干点事”,终年奔波在第一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坚守着心中的精神高地,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而河南落马“土坯房书记”王战方,头顶“亲民”光环,身披“俭朴”外衣,衣冠楚楚却做着贪腐的勾当,醉心于名利当中无法自拔,用花言巧语为自己遮羞,忘记了初心与使命,在不归之路越走越远,“陋室铭”的幌子终被民众撕破,沦为一方笑话。两种人物的命运截然不同,“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纵观百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警言当是我们恪守一生的座右铭。
魅力江淮,人杰地灵,这片厚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千载当中,无数名士挥动笔墨,书写着感人至深的故事。合肥包公铁面无私,三劾国舅,怒铡陈世美,套破钉杀案,巧断浮江尸,孝肃之义百世流芳,传为佳话;芜湖张孝祥刚毅清廉,拒绝曹泳请婚,上书为岳飞辨诬,不因高昂的润笔费而题匾,他的一生正如诗中所道:“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黄山王茂荫志虑忠纯,遵循祖训,言传身教将良好家风发扬光大,“吾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吾以德名留后人,胜过黄金万镒”是他的一生恪守;阜阳张酺一身清风,不畏权势,识破窦景借刀杀人之法,后官至宰相,仍毫尘不染,厉行节俭,制止铺张并告诫子孙;铜陵左光斗磊落刚直,反对弄虚作假、中饱私囊及滥用特权,多次奉差出行,谢绝当地馈赠,不治私产,廉身悯怀,自书对联:“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他们也许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礁石,抵不过风化之运,终会身形消散,但其廉洁奉公的精神在岁月的打磨下历久弥新,照耀着后人。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风,既会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更能涤风励德、淳风化俗,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颜氏家训“笃学修行,不坠门风”,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句句家风警言承载着为人处世而不倒,历经人生百步更坚定有力的美好道德,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流淌。这些映照着人性之美的优良传统,是祖辈对后代的寄望,也成为我们扎根生长的沃土。
古人眼中的家世清白,也与家风紧密关联。父母言传身教,子女通常就能自觉抵御物质尘垢、名利雾霾和欲望沙尘的侵袭,不受贪婪、势利、奢靡等不良风气的污染。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不仅自己一生清正廉洁,治家也十分严格。《言行录》中记载:“范公常以俭廉率家人,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宋史》中也有记载:“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晚清名臣曾国藩十分重视家人、后辈的廉俭修养,写下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诸如此般清廉家风,惠及子孙,泽被后世,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风华正茂,青春正当,我们要紧跟党的脚步,奋进时代前列。始终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永不停歇地走在廉洁的康庄大道上,从优秀传统中汲取智慧、振奋力量。深入学习廉洁文化,传承优良品质,培育良好家风,牢记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用无悔青春唱响时代之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