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一书中,作者提到: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书中也引用了一个概念: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是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
一开始在《万万没想到》书中看到“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心里被触动了一下,三分钟过后,就没了热度。后来又读了一篇文章,李叫兽写的《为什么有人工作10年仍不是专家,有人2年就足够卓越了?》,在这篇文章里,我又再一次遇到了“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但是这次,这个概念确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久久不能退去。
在李叫兽的文章里,还提到了一个自动完成的概念。比如说开车,一开始学车的时候,需要刻意的记住怎么让离合和油门配合,什么时刻升档,什么时候降档。当开车熟练之后,每次开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动完成开车的这些动作,根本不需要怎么思考。对于F1赛车手来说,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比赛成绩,他们开赛车过弯的时候,需要考虑什么时候刹车,什么时候加速等等。他们在避免自动完成这些动作。
在李叫兽的文章中提到的“刻意练习”的方法论,我感觉值得分享一下:
避免自动完成
离开舒适区
牺牲短期利益
大量重复性练习
看完文章之后,我在思考我自己是不是有很多事情,都是自动完成的,我是不是可以刻意练习很多事。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刻意练习的地方很多。比如说,你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做汇报,应该多问问自己是不是在机械的自动完成任务。如果要刻意练习自己做汇报的能力,是不是可以想想怎么让自己逻辑更清晰,幻灯片更美观,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当汇报结束后,是不是可以给自己做个总结,分析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下次需要改进什么。如果自己能够在每次汇报中,都能得到一点点进步,日积月累之后,肯定会有质的突破。
最近在学习德语,需要背大量的单词,以前背单词,可以说是不动脑,完全是机械的在背,效率为零,背单词的过程中,就是嘴在动,手在动,唯独脑子不动。机械的背完一个单元,基本能记下来的很少,背单词的过程对我来说,已经是自动完成了。为了刻意练习,我背单词开始一页一页的背,背完一页,就会检查一下自己记忆的效果,在脑海中回忆背过的这几个单词,并将没记下来的单词标记下来,再重复记忆一次。这样一页一页的背完一个单元后,再重头回忆一下每一页没有一次性记下来的单词,强化记忆一下。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德语单词的词性、拼写、发音都能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在生活场景中,能够刻意练习的场景太多了,与朋友聊天可以刻意的练习幽默,参加会议可以刻意的练习会议纪要的撰写能力,写作可以刻意的练习金字塔原理,健身可以刻意的练习每一个动作,等等。用刻意练习的思想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会发现自己可以进步的地方太多太多,而且会感觉进步无止境。
刻意的练习需要大脑的全程参与,大脑会疲劳,但是长期坚持,会感觉自己的大脑越来越好用,自己练习的技能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目前,我正走在刻意练习的路上,希望自己不要生活的像“行尸走肉”,多在生活工作中用脑,刻意练习自己的各种技能。
最后一个希望,希望真正行动去刻意练习的朋友,分享你们的经验、感受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