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
二、人物分析
曹先生是祥子人生中的“贵人”,给他拉包月,祥子遇到了“沙漠中的小绿洲”,后来虎妞死了,经历夏太太事件之后,祥子幡然悔悟,想重新开始,找到曹先生,曹先生还是愿意再次帮助祥子,给他以新的出路。
与曹先生相反的,是孙侦探,他笃定是祥子生命中的“克星”。
第一次,当祥子用三年的时间和积累,拥有了生平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时,无端地被孙排长(即后来的孙侦探)拉去当壮丁,失去了车,失去了自由,遭到了奴役。这是祥子到这个城市以后第一次遭遇到的黑暗生活,也是他自拥有属于自己理想以来的第一次重创。
第二次,当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祥子再次进入他的视野。祥子辛辛苦苦积累的钱,打算东山再起的资本,一夜之间就被孙侦探敲诈而去。所带来的后果是,一是失去了重新翻本的机会,二是将祥子推向虎妞的怀抱,让祥子丧失了独立与自由,也就丧失了理想与信念,而后来虎妞难产而死,更将祥子推向了堕落的边缘。
孙侦探害了祥子两次,扑灭祥子本来燃烧着的熊熊的理想火焰,毁掉了祥子几乎整个人生。
对祥子而言,孙侦探就像一个步步跟随的恶鬼,成为他一生难以逃脱的噩梦。直到自己也成为鬼之后,变成了别人的噩梦,祥子才不曾有这样类似的遭遇。
孙侦探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作为孙排长,他代表军阀混战时的乱象。随意抓壮丁,任意劫掠和侵吞百姓的财产,肆意虐待平民。祥子是受害者的代表之一,他的遭遇是乱世的一个缩影。
作为孙侦探,他代表着名义上保护百姓而实际上控制和压制百姓的军警。他们因为一封莫名其妙的诬告信,就去跟踪和迫害社会的良善之辈,也借机滥用职权而敲诈和盘剥百姓。祥子是受害者的代表之一,他的遭遇是黑暗司法的一个缩影。
作为反面人物,孙侦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像一个影子那样告诉世人背后的真相。
同样的,他虽腹黑,可毕竟在表面上属于公职人员,所以他所表现的伪善与奸诈,也更加鲜明。
比如孙侦探敲诈祥子时,就拉了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用了道德、法律、仁义等许许多多的幌子,威胁、威逼、恐吓等无所不用其极。对待祥子这样小人物,他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伎俩。在达到敲诈这样目的的同时,也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重视友情、舍生取义的形象(当然,这形象也许连孙侦探自己也不相信的)。
和孙侦探有关的阮明,小说的最后有交代,他诬告曹先生,祥子以同样的手法出卖了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恶有恶报”,让读者在悲叹祥子堕落的同时也解了恶气,觉得“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谚语,还是有道理的。
而孙侦探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小说没有做交代。
不过,“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像孙侦探这样的小鬼,在那个时代是最为猖獗的,长袖善舞,正当其时,所以,不能以善恶相律,也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