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西瓜老师,
我是晓蕾。现在是1.12凌晨00:52分,我睡不着,就打开了手机给您编下这篇文字,以完成我日程表上计划的要给您写些什么的安排。今天晚上从郑大老师那里知道了我在广州丽思卡尔顿酒店,采购部实习岗位的面试通过了,我很高兴,甚至有点激动。对于即将到来的实习,以及决定不考研带来的可以预见的一年以后进入社会会给我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即将面临的各种挑战,这些让我既兴奋又焦虑。
这学期跟着您学习了两门课程,分别是饮料管理与餐旅资讯管理,个人觉得收获很大,感谢老师。当然,对老师、教学上的整个体验,我也有一些个人建议与想法想要跟老师说。以下是我的一些总结与想法:
1.饮料管理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认识了饮料,不再简单地停留在柜台前点杯饮料就走。学习了饮料管理,我变得更关注日常自己所喝饮料的健康度了~这个对我来说大概是受益终生的一点;发现原来做一杯饮料也简单,也不简单。简单在材料,不简单在各种材料的搭配与不同比例组合成的口感。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收获,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2.餐旅资讯管理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识、学习了实际应用于酒店的资讯系统,使我们对酒店资讯系统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系统的认识。
3.对于西瓜老师您个人,我想说的是我很感动。现在,看到我们学生一些不好的地方并能够给我们提出来的老师不多了,您是之一。作为一个学生,我感受到了您的真心与真诚。课堂,您用各种形式使其丰富:放音乐给我们听、带水果给我们尝、领我们印材料、陪我们参观烘豆与实验室、请业师表演给我们看、期末发放小奖品、课后还请我们吃饭。可以说是想尽办法丰富我们的体验。老师,您辛苦了!抱抱您~
看着老师那么努力地在做事,反观我们自己,好像缺乏一点年轻人身上该有的热情,会觉得老师那么积极地在靠近,我们却只是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而已。有些时候我会想要感慨推测是大陆文化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懂回应,太理智、太聪明。在这一点上,我哪怕是道歉也做不到,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性格,我们在这边经济条件的窘迫等原因,使得我们无能做到像台湾当地学生一样积极给老师以回应。想到这儿,我觉得有些悲哀。
关于想法与建议,
1.想给老师提的第一个建议是,老师,以后咱课堂加分频次少些好不好~,或者说把加分的门槛是否可以再提高点?太强调加分or依赖“加分”吸引注意力,用来弥补课堂内容因为简单/学生都知道 带来的学生提不起兴趣,使得“加分”在课堂喧宾夺主,过犹不及。
2.关于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喝掉蛋蜜汁,我会希望老师说的是“我会建议大家在课堂上把它喝掉”。对于有些不想喝的同学老师可以不要用命令的方式来要求他们喝,“喝”不应成为一种责任及负担,而是一种同学们基于价值观的个人选择。
3.老师,我要给您讲件事儿。关于这个事儿,我是这么总结的:
一些你看到的并认为不合理的现象很可能有它的原因,“不合理”中可能包含“误会”,所谓“眼见未必真”。
事儿是这样的:有次洪煜在教室里吃饭,我和慧洁两人陪班长去拿材料。您来了以后,说了洪煜。您在那个当下看到了洪煜在吃饭,而不是在您设想的本应该在的地方领材料,所以您好像有点责怪她。而我们想的是洪煜早饭没有吃,我们是朋友,那就请她在教室吃完饭后清点器具好了。碰巧洪煜还没吃完饭您就进来了。希望老师以后再看到不合理的现象时能够多一点思考与包容,能更关注了解事实。
4.最后一点就是对于餐旅资讯管理课程的建议了。我的建议是老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机房授课与实操,课堂的理论知识在时间上密度更大一点。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通一遍就好,重点讲解我们不太有可能知道的。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课程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最后,嗯嗯,老师,那么就是这样了,以上就是目前我的全部想法啦~
我要继续睡觉了bye
写给西瓜老师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